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16987
大小:2.33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2-25
《15年来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变化轨迹与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15年来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变化轨迹与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1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进展1.1.1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国外,有关现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当时指出: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生态体系中,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走向毁灭。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增长的五种趋势都是有极限的;不能等待自然极限来迫使其增长停止,但是自身的限制和协调发展是可取的解
2、救方式。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明确提出把资源保护和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生物圈,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改善生活质量,要使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和愿望。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发表的《保护地球》中说,“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1]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并提出了广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有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国际合
3、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如60年代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1964—1974)、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72)、80年代实施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90年代“全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计划”(IHD,1990)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1991)等,这些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资源科[2]学研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如这些大会取得的共识一样,科学、合理、适度地利用资
4、源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始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德国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相继颁布了《促[3]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资源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作为资源主体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第1页共47页文献综述源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资源科学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之前,侧重于各个圈层的单项资源、特别是单项自然资源研究。尽管20——3
5、0年代就已有自然资源的整体观念,但自然资源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则是在60——70年代之后才得到应有重视。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结合[4]起来,建立起完善的资源科学复合理论体系。1.1.2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的概念最早是工程地质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本意是指地基对于其上的建筑物负重的能力。承载力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的人类种群增长论和著名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模型(Logisticmodel)。1922年,Hawden和Paln
6、ler在观察阿拉斯加引入驯鹿种群后产生的生态效应时,正式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即承载力是“在一定放牧时期牧场所能供养家畜的最大数量,但同时不能伤害牧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基础”。直到20世纪50年代,H.T.Odum(1953)才把逻辑斯谛方程的环境容纳量K值与承载力的概念直接联系起来。此后,承载力概念在生态学的多个分支学科:种群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理论种群生态学中,承载力被定义为某一个生物区系内的各种资源(光、热、水、植物、被
7、捕[5]食者)能维持的某一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并将承载力作为生态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关键评价因素。尽管承载力概念出现很早,但其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却集中在最近的半个世纪。20世纪6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日渐明显。人类清楚地看到,工业社会中那种只顾发展经济,而无视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人类必须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批著名学者展开了关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地球承载力的上限的讨论,并且着重探讨了工业化国家的消费模式和技术手段给地球承载能力造成的影响
8、和压力。这些讨论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其中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丹尼斯·米都斯(Meadows,1972)教授等撰写的——《增长的极限(TheLimitstoGrowth)》。随后,另一些上限问题也被提出来,例如:可利用的食物、可耕地、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上限等。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甚至面临摧毁的局面,而最终将波及到人类和其他所有物种的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