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ID:10533521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_第1页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_第2页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_第3页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_第4页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农晓春 韦小妮 陈秋华  [摘要]文章选取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之一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选用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化石燃料地、建筑用地等六个参评因子,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大化县的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并作为大化县资源环境安全评价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评价模块,利用GIS技术对其评价结果可视化输出分析。结果发现,从1996年到2000年大化县的生态足迹都出现了生态赤字,并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处于较低水平,该区域资源环境

2、承载压力很大,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喀斯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辅助对策。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生态足迹;广西大化县;GIS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化县)处于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之中,是典型的喀斯特贫困山区县。利用生态足迹模型(ecologicalfootprint,EF)对喀斯特山区的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研究可以使人们对该地区的资源安全状况有一个定量的分析,为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生态足迹模型概念 

3、 生态足迹模型是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和其博士生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用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它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求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通过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模型是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定量量度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意义在于对自然资本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生态足迹这一形象化的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实际应用中,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为区域长期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较为直观的切人

4、口,具有非常清晰的政策导向,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比较角度。  生态足迹的分析是通过测度人们用于自我维持的生物面积来完成的。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简单的事实:一是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生产的大部分废物;二是能够将这些资源和废物转换成为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因此,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总面积(包括陆地和水面)。    (二)计算方法及具体步骤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

5、为:  EF=Nef=N∑(ai)=N∑(ci/pi)  其中EF代表总的生态足迹;ef代表人均生态足迹;N是代表研究地区人口数;ai;代表第i种物质人均占用的生物生产面积;ci代表第i种物质的人均消费量;pi代表第i种物质的平均生产能力。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物质与能源的消费均按相应的换算比例折算成相应的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包括: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等6种。由于不同类型土地的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不同的土地类型的计算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加总,就要对计算的各类土地生产面积乘以一个均衡因子

6、,使不同类型的土地面积转化为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均衡面积。  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总和。由于同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也存在差异,因此,要在这6类不同的土地面积前分别乘上一个相应的产量因子,以转换成具有可比性的生物生产均衡面积。产量因子是一个地区某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平均生产率的比值。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则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

7、迹小于其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生态盈余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若要维持该地区的人口现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就要从该地之外进口资源或者通过消耗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该地区的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相反,出现生态盈余表明该地区生态容量处于还可以扩大的状况,该地区发展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大化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介于北纬23°33'22''-24°2'20'',东经107°9'45''。大化县为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全境以喀斯

8、特地貌为主,境内海拔500m-900m之间。北部和西南部主要为石灰岩组成的峰丛洼地,东南部主要为石灰岩组成的峰丛峰林洼地、谷地,中西北部主要为山地丘陵。大化县属于雨热同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64mm,县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是入境水,如红水河、盘阳河等。但是大化县地表崎岖破碎,地下洞隙纵横交织,水文动态变化剧烈,地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