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ID:33379193

大小:54.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5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复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张启一、学生答题中反应出的问题1、积累不扎实,不丰富。主要体现在成语、文言实词、名句、作文材料等方面。成语近几年考查多义成语和望文生义的较多。如高考已考的灯红酒绿、想入非非、颐指气使等,平时常用其比喻义、引申义,可高考却考查其本义的理解和运用。如2001年全国卷成语题,其中一句为:“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该句中成语“颐指气使”使用恰当,但多数考生认为使用不当,因为他们只知道该成语的比喻义,不知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积累不全面。

2、由于学生对其本义很陌生,所以判断必然是错误的。因此积累一定要扎实全面,既要理解本义,又要掌握比喻义引申义,更要准确理解其用法,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论考查哪一方面的知识都能应对。成语望文生义历来是考查的重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积累少,对陌生成语的理解只能望文生义,因而常常出错。如2009年全国卷成语题“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此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使用不当,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望文生义,理解为国家昌盛,因而选错了。文言实词虽然数量较多,用法灵活,但在

3、具体语境中意义和用法却是唯一的。由于大多数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差,对语境理解不准确,落实到具体的词积累不扎实,也就判断不准了。如2001年全国卷文言文实词考查,要求对加点的实词解释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一项为:“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多数考生认为正确,其实正确的解释应是“登上”。这个义项在《诗经 氓》里出现过。原句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此句中“乘”即“登上”之意。考生不熟悉语境,又不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也就很难判断准确了。从名句默写和作文材料选用中可以看出,学生平时识记用功少。名句默写或空白或混淆或有错别字或书写不规范,

4、作文材料不是司马迁就是陶渊明,不是李白就是苏轼,要么是小时候,记得又一次,材料贫乏,联想力差,无新鲜素材,无有力的论据。2、分析理解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作文审题等方面。在现代文阅读中,选择题,学生进行题文对照时,区别不清选项与原文的字面变化是否引起内容的实质性变化,变化在哪里。原因在于对字词句没有准确的理解,抓不住实质性的不同。筛选、概括、分析题,学生把握不准主旨,理不清思路,抓不住要点,分析不到位、不全面,这些都说明学生平时不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答题时找不到方法,抓不住要点。文言文翻

5、译可说是学生高考中失分较多的题,突出地反映了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积累不足的问题。翻译不能做到字字落实,固定句式翻译不准,更有甚者句子大意都与原意相反了。种种情况说明,学生没有理解文段主要意思,没有理解上下文内容,不会根据相关内容作分析。如2008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其中一句为:“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虽然词类活用经常说,指出来学生也能理解,但出现在陌生句中,加上考试时心理紧张,学生一时看不出来,翻译出错。句中“君之”和“兄之”中的“君”“兄”都活用作动词,特征其实很明显,不难看出句中的两个“之”均为代词,而“君”

6、和“兄”都是名词,名词带宾语就变为动词。全句可翻译为:“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古诗鉴赏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内容理解欠准确,二是答案要点不全面,三是审题有错误。其根源还在于平时训练少,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如赏析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不明确要回答三个要点:什么情,什么景,情和景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文审题失误是高考作文失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高考都是材料型作文,许多学生对材料的寓意理解不准确,抓不住核心内容,选不出最佳立意角度,整体感知文段的能力较差,不懂得逐字逐句

7、分析理解。3、审题不准确,不理解题干的要求,不知命题人的意图,不明确答题的方法。考生要答对题,必须明确题目问什么,这样问是考查哪一个知识点,知道命题人的意图,更要知道该怎么答,采分点在哪里,分几步几点回答。如题中明确要求“从全诗看”“结合全诗分析”,但平时不强调,学生不注意,只就诗中一点作答,回答不全面,因而失分。不扣题作答的再如,2007年全国卷古诗词鉴赏选料为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第一小题为:“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多数考生回答这一问

8、题只笼统分析,概括心情也从全词出发,没有紧扣“咨嗟”、“休对”、“且将”作答,自然也就得不到满分。4、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二、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1、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从试卷中可以看出,一些常见的知识没有掌握,说明平时不看、不听、不记,对语文的认识不够,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