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

ID:33375052

大小:69.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5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掌握阅读这类散文的一般方法。 2、加强诵读,在吟哦讽诵中深化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3、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选题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 加强诵读,在吟哦讽诵中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并掌握阅读这类散文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的综合品悟能力是有限的,通过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间的比较阅读,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 教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和自然当然有一个关系,因为有了人类以后,就发生了人和自

2、然的关系,那么在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相互关系上,以谁为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以谁为中心,谁是最重要的。从我来看,以人为本,但是的确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以大自然为本,或者用别的说法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两个观点怎么样?究竟哪一种更对,我觉得以人为本更对,以人为本并不是反对保护环境,也不反对保护生态,问题是谁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跟人们的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那么二者没有任何的矛盾,但是有时候会发生点矛盾,比如说我们修建水库,修水库的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修水库要淹没掉一些地,要破坏一点生态,但是修水库有它的效益,有防洪的效益,有发电的效益,有防汛的效益等等,这里面有一个

3、问题了,我是赞成以人为本,如果赞成以人为本,就有对人的利益大小的估算的问题,如果人的好处大于坏处的话,我就赞成修,如果是坏处大于好处的话,那我就不赞成修,因为不是水库修的都一定好处大于坏处,所以以人为本是这样的观点。但是我的确看到某些环境学家,可以说,说的尖锐一点,盲目的反对修建一切水库,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毫无道理,他的出发点就是以大自然为本,或者以环境为本,这就是我觉得需要争论的真正问题所在。 二、整体回顾请同学们闭目三分钟,让大脑做一次回顾。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文章?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诵读体会1、快速浏览文章,看看刚才的回顾中你是否遗漏了什么?2、精读每一篇文

4、章中,你最喜欢的文段,想一想该怎样读才能把你的理解和感情融入其中?3、指名诵读,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是什么?A、第一位同学诵读之后,启发思考总结阅读方法①、刚才你是怎样处理这段文字的朗读的?①、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②、理解文段或文章的内涵与感情——准确定位语气、语速和语调——用符号或文字在文段上做标志。A、运用刚才老师指导的方法,将你选择的文段读法用符号或文字标示下来。C、再读其它文段并阐述诵读脚本。四、综合比较,思考问题(一)思想感情探究:课文相同点不同点        《鼎湖山听泉》都着眼于自然山水,阐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林中小溪》表达作者坚定、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飞

5、红滴翠记黄山》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画山绣水》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二)情感活动探究:课文所写的景物情感活动的状况       《鼎湖山听泉》鼎湖山的清幽的环境及泉水由清幽的环境和泉水的声响引发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林中小溪》林中的美景及小溪由观察小溪穿越重重障碍,引发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飞红滴翠记黄山》黄山特有的山峰、怪石、古松、烟云、日出由黄山的奇丽险峻引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画山绣水》桂林山水的清奇峭拔,由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神奇动人的传说,引发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第二课时 复习

6、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新课。一、综合比较,思考问题(三)表达探究: 《鼎湖山听泉》1、作者有没有去过大殿?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提示:  去过,文中已经提到“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由此可以判断得出。2、菩提树既然不是什么珍奇树木,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它? “其实……”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掉,你看行吗?  提示:  1)、从“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的两棵菩提树”和“佛门视菩提树为圣树”  等我们可以得知——写菩提树是为了说明庆云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2)、这一句不应该删去。从“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这句我们可以

7、得知:写这一句是为了从侧面突出鼎湖山树木繁多,环境清幽。   《飞红滴翠记黄山》1、“澜翻絮涌”一词应该怎么理解?提示:1)、“澜翻絮涌”一词在这里是用来描写黄山的烟云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山的烟云比喻成大海里翻腾的波浪和洁白轻柔的棉絮,展现了黄山烟云洁白、浓密,不断升腾和翻涌的动态美。所以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像波澜和棉絮一样洁白,并不断的翻涌着。3.“艺术之宫”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梦幻”来形容?这种梦幻感和艺术的创造与云雾有什么关系?提示:1)、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