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学科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超化镇第三初级中学崔新峰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素质等综合的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实施素质教育,生物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优势之一: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学科自身的局限性和教材的相对陈旧落后,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大
2、多数学科可能只涉及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而生物学科却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生物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
3、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1)文化知识教育。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了解病毒、菌类、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活习性
4、、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认识到学好生物学与学习农、林、医、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2)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对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实验的认知、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身体素质教育通过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成分、生理功能和发育规律,正确认识到科学饮食的好处,酗酒、吸烟的危害;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5、惯;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发育;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遗传、生殖、发育和生态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计划生育”“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意义,促进基本国策的实施,推动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4.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未来社会里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教育更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施肥、浇水、保温、增光、补氧的原理;认识
6、到良种的重要性,药物防治的不良后果和生物防治的优点;掌握一些花卉、水果、蔬菜的栽培方法,鱼类、鸟类、兔等动物的养殖技术. 加强生物学科教学,造就一代具有良好生物科学素质的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物学科教学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公民,而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需要接受生物科学教育。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科技进步新高潮的核心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而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核心之一的生物技术,其强大的商业应用潜力也将在21世纪真正焕发出来,在医疗保健、
7、新材料、能源等领域产生巨大效益。目前,科学家通过基因技术已经培养了1500多种移植外来基因的农作物,其中包括能抵抗病虫害的新基因水稻等,并对主要的家畜品种进行了基因改造试验。据预测,下个世纪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将以更大规模走向市场,不仅会培育出更多性能优良的新基因动植物品种,而且会向人们提供更多的食品来源。 然而,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由于人口膨胀、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资源枯竭日益明显、环境恶化等因素,给中国发展道路平添了诸多的困难和制约。我国于1994年3月通过《中国世纪的事业——中国21世纪人口
8、、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环境,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1996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又提出了划时代的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转移。其目的是尽快缩短或赶上与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差距。由此可见,不论是生物技术,还是“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都向全国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广大的生物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