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

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

ID:33371223

大小:143.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_第1页
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_第2页
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_第3页
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哀牢越人文化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哀牢越人文化探析张全辉(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越人是哀牢夷主体民族之一,他们原居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进入哀牢国地,同当地濮人共存发展,在相互吸收、补充的历史过程之中,发展了自身独具民族特征的越人文化。【关键词】:哀牢;百越;越人文化;民族特征;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据考古资料,4000多年前,越族先民就自今两广经滇东南进入哀牢国地,与当地濮人交好。他们带来了以磨光直角平肩石斧、石锛为代表性器物的越人文化,在民族的

2、分化与融合历史过程中,成为哀牢文化的重要组成。哀牢濮、越族系虽不同源,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因子,他们共同发展成为哀牢夷的主体民族。一、哀牢越人文化的传入越人文化传入哀牢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百越民族的发展与演变紧密相关。在新石器时代,由长江下游地区、闽江下游、珠江下游、红河中下游、澜沧江—湄公河下游、怒江—萨尔温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到伊洛瓦底中上游地区,广泛分布着一支庞大的越民族群体。《汉书·地理志》中说百越民族:“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仅是我国境内分布情况,百越民族分布区域之广阔,自会稽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一直到今印度阿萨姆

3、邦。其分布地跨越了我国的江苏省经浙、闽、桂、黔、滇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呈半月形。在这个半月形地区内,属空气湿润,气温高,雨量充沛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诸河流之间分布着众多山地、丘陵、盆地,犬牙交错,溪流纵横其间,为百越民族群体提供了适宜的生态自然资源。因此,越民族群体的居住环境总的说来是分布在平原低地、山间盆地和靠近江河湖海、水道纵横的地区,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孕育出了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质。二、文献、考古中的哀牢越人文化越人进入哀牢境地后,主要分布在今大理、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州,在内部外部诸多因素的影

4、响、制约下,经过融合、分化和重新组合,形成了现代的傣族。历代文献记载了哀牢越人的称谓变化、生存境况、族群分布及演变。西汉《史记·大宛列传》载:“昆明……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昆明”即指主居金沙江两岸至洱海及其以东地区,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群体,“滇越”则是居住在今德宏、保山西南部、临沧和思茅南部、东至西双版纳及其南外地区的越人部族,在这一区域普遍流传着乘象、象战、象耕之俗。晋代《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载:“永昌郡,古哀牢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胸、儋耳种、闽、越、濮、鸠僚,其渠帅皆曰王”,对哀牢越人“越”“僚”并称,

5、西部(今德宏等地)称“僄越”,东部(今西双版纳等地)称“鸠僚”,有时简称“僚”,在西部永昌郡气候适宜于五谷生长,且居民种桑养蚕,且“有兰干细布,兰干,僚言纻也”。到唐宋时代的《蛮书》、《唐书》等文献中,哀牢越人后裔有了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绣脚蛮、绣面蛮以及“漆齿”“雕题”“茫蛮”等十多种族名,他们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开南及其以南地区,即今景谷到西双版纳地区;二是“永昌城南”包括今德宏等地;三是怒江中游以西到丽水城、安西城,即今缅甸伊洛①瓦底江上游地区。此时的南诏国境内居住着大量的濮越族人,有大量越人首领参与到南诏政权中,并对南诏文化和政治产生

6、了重大影响。从考古资料看,哀牢越民族群体尽管地域分布甚广,在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性,但就总体而言共性特征是鲜明的,有共同的考古文化,反映出越人的经济、社会习俗、精神文化等民族群体特征。冶炼青铜器是百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哀牢越人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他们和濮人一起发展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制造出包括生产工具、武器、乐器等生产生活用具。据考古发现,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思茅镇沅,德宏潞西、梁河,保山隆阳、龙陵、施甸、昌宁、腾冲,怒江泸水的很多地点都出土了百越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性器物——磨光平肩②石斧和有段石锛,“它们是大量越

7、人新石器时代就在此居住、活动的物证”。据文献记载和古今学者考证,越人以制造和使用青铜钺而得名,哀牢夷青铜文化中,有大量技术成熟的铜钺,保山、临沧、德宏一些区县出土的靴型钺、伞型钺,德宏、保山怒江边出土的叉角肩铜斧,腾冲出土的青铜铜鼓,都是哀牢越人的典型器物。大量的考古资料都证实,哀牢是越人的世居地。栽培水稻是哀牢越人的又一重要的文化特征,百越是我国稻谷的最早栽培者,年代距今近四千年的昌宁城东营盘山遗址出土炭化稻米7000多克,是云南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古稻遗存,距今近三千年的耿马石佛洞和南碧桥遗址各出土了大量炭化稻谷,营盘山西南河耿马现今仍为傣族聚

8、居区。另外,纺织和干栏式建筑也是哀牢越人的民族特征,哀牢国有著名的兰干细布,是优质苎麻细布,不同于当时全滇生产的大麻粗布,苎麻纤维长而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