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大纲

《法理学》教学大纲

ID:33366005

大小:195.8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25

《法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法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法理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一、课程性质: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奠基学科,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二、教材及学时安排:《法理学》葛洪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本课程教学学时为48学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法学的概念与体系一、法学的概念(一)概念: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二)法学生成的标志(三)法学的性质二、法学体系(一)概念: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法学学科的划分1、理论法学2、法律史学3、国内应用法学4、外国法学和比较法学5、国际法学6、边缘法

2、学第二节、法理学的对象和范围一、法理学名称的由来二、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研究对象: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二)研究范围1、具体范围2、概括范围(1)法的价值方面(法哲学)(2)法的事实方面(法社会学)(3)法的规范方面(法的理论)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一)法理学研究法的宏观问题(二)法理学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四、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第三节 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19世纪以前法学理论的发展(一)中国历史上的法学理论1、发展阶段(1)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23(2)春秋

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3)秦汉以后的儒家正统法律思想2、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特点(1)宗法思想指导立法(2)皇权至上法自君出(3)等级特权观念浓厚(4)德主刑辅、重义轻利(二)西方历史上的法学理论1、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学理论2、中世纪的法学理论3、17-18世纪的法学理论二、法理学学科的形成与法理学流派的发展法理学学科的形成标志:1823年约翰.奥斯丁的《法理学范围之限定》一书的出版。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新分析法学、社会学法学。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四、当代法理学面临的问题(一)学科间的渗透与合作(二)经典理论体系受到挑

4、战(三)文化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第四节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法理学的意义1、塑造法学世界观2、完善知识结构3、训练思维能力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方法2、历史的方法3、分析的方法4、比较的方法5、社会学方法第一编法的概念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2学时)第一节法的现象与本质的概念一、法的词源与词义法的古体字的含义表示公平、惩罚。在中国历史上,“法”与“律”近义但不完全相同。法:制度、规范的总体;律:刑律、法典、典章。在今天,法律广义上:指法的整体、规范体系,狭义上:指被称为“法律”的规范二、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含义(一)法的现象:指法的外部联系,是人们通过感官就可以

5、感知到的法的外部特征,如国家创制性、特殊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国家强制性。(二)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第二节法的层级本质一、法的初级本质:国家意志性,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二、法的二级本质:阶级意志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注意:1、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的违法犯罪就不加管束。232、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3、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三、法的终极本质:物质制约性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的物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但注意

6、:1、法有物质制约性并不意味着法总是符合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规律的要求。2、法有物质制约性并不意味着社会物资生活条件以外的因素对法就没有影响。3、法有物质制约性并不意味着法就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第三章法的价值(4学时)第一节法的价值的概念一、法的价值的含义及特点(一)法的价值的含义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法的价值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它代表着法律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或目标。(二)法的价值的特点1、客观性和主观性2、属人性和社会性3、应然性和实然性4、特殊性和普遍性二、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三、法的价值与法的功能第二节法的基本价值一、秩序(一)秩序

7、对人类的价值意义`秩序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要求。(二)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二、效益(一)作为法的价值的效益1、效益的含义:指有效产出减去投入后的结果,它表现为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2、法律的效益价值秩序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要求。(二)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指法律能够使社会或人们以较少或较小的投入以获得较大的产出,以满足人们对效益的需要的意义。包括:(1)资源利用上的效益价值与资源分配上的效益价值(2)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二)法对效益的价值意义1、达到实际效果的优化2、减少社会代价(降低交易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