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于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张自然张平刘霞辉内容提要: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
2、因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三部分,提出城市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关键词:城市化模式产业聚集可持续发展利,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将会推动人均国民收入迅速一、引言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进改革开放以来,以沿海地区为先导,我国经历了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如果进展不顺利,也可能导一个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的时期,我们称之为“低价工致城市化高成本抑制产业调整,降低国家竞争力,从业化”。但是低价工业化也导致了一些突出问题,如而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脱节,易陷入“中等收入以单一资源集聚为特征的“块状经济”、产业链条偏陷阱”。拉美国家在1950-1980年间创造了经济增短、分工程
3、度低等。长期以来,受制于户籍制度改革长奇迹,其间,城市化水平由40%提高到60%,人口的滞后,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落后,我国城市化进向少数大城市高度集中。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程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城市化水平提高,却没有带来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应建设投资向城市部门发展的倾斜,快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规模效应缺失、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启动,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1.27%,第一次跨过城进步脱节,导致拉美的停滞。而发达国家,如德国、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2012年这一数值已经日本、美国在城市化稳步提高的同时,长期积极推动达到52.57%。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
4、个临界技术进步和产业竞争力提高,促使经济进入持续发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展轨道。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即经济增长动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出了相应的城市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演进。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达到30%,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中国快速调整。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已经跨越城市化由量城市化水平50%-70%这个阶段,如果进展顺增到质变的临界点(即城市化率为5
5、0%)。但是,问∗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zrzhang@21cn.com。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文号:12AJL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批准文号12&ZD084)和“正确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研究”(批准文号:12&ZD038)及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比较经济发展视角的解读”(批准文号:12CJL027)资助。—58—《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题也开始显
6、现:一是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制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农民就地城市化、限制大城市化,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部门发展;二是以外发展的变迁;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个反向过程,从延式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后劲不足,地区内部、区际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僵化的城乡隔离户籍制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失地农度逐渐过渡到城乡人口按经济规律双向流动的一体民、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民工面临“贫困化”的威胁,化户籍制度,从限制大城市规模、小城镇遍地开花到影响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四是依赖于资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同时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源扭曲、土地财政和负债扩张的政府主导型投资模城市化方针的变迁。式
7、难以持续,城市的无序扩张、拥挤与污染、基本公新中国建立后,建设一个富强独立的社会主义共服务不足与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家成为当时的追求目标,尽快实现工业化是全体而中国城市化模式和演进机制的选择,是决定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城市化的程度和途径是从属于城市化空间资源配置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也是决定工业化方式的。在建国时经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国内外城市化的设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选择的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