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3354820

大小:22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25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等九校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春市第九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将I卷中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II卷试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不得在试卷上做答。不按要求做答者视为无效试卷。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甲骨文的“高”和“宫”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宫”字反映的是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从

2、这两个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最准确的是A.当时社会分化和特权观念明显B.当时社会各阶层比较平等均衡C.当时已进入到奴隶制国家阶段D.当时已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字所代表的两类不同房屋可知,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差距,“宫”所代表的房屋明显优于“高”所代表的房屋,体现出当时社会分化和特权观念明显,故A项正确。当时已经有不同的房屋等级,可知其社会阶层并非平等均衡,与题意不符,排除B。题中仅描述两个不同汉字所代表的房屋形式,不能说明当时已进入到奴隶制国家阶段,排除C。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晚期,但不代表建筑房屋定居从商朝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D。

3、2.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楚国遂大举攻伐,晋文公起兵援宋,双方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卑而骄之,怒而挠之,”最终大败楚军。这一记载实质上表明当时A.周王室的地位已趋于衰落B.诸侯国间的战争愈演愈烈-15-C.晋国已成为诸侯国的霸主D.政治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按照分封制的知识,受封诸侯有服从王命、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而材料“叛楚即晋”,彼此攻伐,反映诸侯坐大,王室衰微,故选A;B只是揭示材料的现象,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晋国已成为诸侯国的霸主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政治统一无关

4、。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的影响积极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开发了边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诸侯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室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崩溃。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下列反映的选官制度属于这一“回潮”时期的是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清白浊如

5、泥,高策良将怯如鸡”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ABCD分别对应的是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不如仕途,出现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象,属于“世袭社会”的回潮,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4.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司马迁在

6、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材料主要说明A.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15-B.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C.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D.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答案】B【解析】根据“司马迁沿用西周史官”可知其依据的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周厉王由于暴政而引发变乱被迫逃亡,召公和周公二相共同行政,政局逐渐趋于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共和”意味着协商,现代共和制的中文一词源于此意,但是与现代共和制本质上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中周厉王逃亡并非诸侯国叛乱所致,不能说明分封制崩溃,故D项错误。5.下图为

7、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答案】D-1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力威胁到中央集权,排除A项;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决王国势力的威胁,不可能中央向地方妥协,只不过方式比较温和,故排除B项;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与思想改革根本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