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51649
大小:37.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5
《宋代荒政思想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宋代荒政思想初探摘要:为提高救灾成效,宋代有识之士提出及时与就地赈济的减灾思想,其中苏轼“救灾恤患,尤当在早”的观点和曾巩以借贷方式原地安置灾民的思路较有代表性。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范仲淹等积极探索运用价格杠杆调剂丰歉与平抑粮价的新方法,南宋时期形成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商人参与赈灾的新理念;在传统劝分思想的根基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董?提出“以不劝劝之”的新理论;为保障救灾物资的顺利募集与调运。李觏、汪刚中以制度化力量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思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然而,宋代资源的匮乏与政府支付能力的局限,制约了荒政思想的发挥。关键词:宋代;商品经济;荒政:赈灾中图分类号:F129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10)03-0077-05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时期仅水、旱、风、雹、霜、蝗、地震、疾疫等危害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就爆发了1219次,年均3.8次之多。为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两宋政府采取治水、灭蝗、完善仓储制度等措施,试图从源头上预防灾害的发生。同时,通过多方筹粮、减免赋税、以工代赈、荒年募兵等手段赈济灾民,以减轻灾荒对国计民生的危害和对政权的冲击。其间,宋代有识之士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荒政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火花。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与这些思想本身的重要性并不相称,即研
3、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加强。宋代的救荒赈灾问题,一直是宋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台湾宋史名家王德毅的《宋代灾荒的救济政策》一书,堪称这方面的开山之作。围绕传统的荒政问题,该书从灾荒期间和平常年间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资料详实,叙述平实,但讨论主题仅限于政府的救济政策。大陆学者张文的专著《宋代社会救济研究》,对宋代赈灾程序、措施、实施状况的实证考察,特别是对政府赈灾成就准确的历史定位,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是全面系统地研究此问题的代表性力作。但由于问题铺设过多,相对淡化了对赈灾减灾思想的关注。基于此,本文试图在进一步挖掘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宋代的减灾赈灾思想,尤其通过展示宋人
4、在动员社会力量、运用经济杠杆、注重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赈灾新思路,揭示其发展性、创造性和先见性的思想品质,并对这些思想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客观制约因素作出分析。一、及时与就地赈济的减灾思想自然灾害的突发性特征及其后果尤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不可预见性,加以传统中国社会信息传递的不便,政府赈灾多临时周章,被动应付,结果造成灾害越来越严重,蔓延范围越来越广,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或政治灾难,并且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恢复社会秩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宋人提出及时、尽早赈灾的思想,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危害。司马光指出,赈济灾民应当在其未流移之前尽快进行,确保粮食相接,使其“不至失业”且
5、“比屋安堵”,而这种做法优点是“官中所费少而民间实受赐”;如果在灾民形成流徙潮之后“方散米煮粥”,以官府“有限之储蓄待无穷之流民”,结果自然是灾民“徒更聚而饿”,而“官中所费多而民实无所济”。苏轼也提出及时救济花费少且效果好,而拖延的结果花费大且效果差的思想,并以“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语箴言佐证其“救灾恤患,尤当在早”的观点。他指出,对灾民“救之于未饥,则用物约而所及广”,因为此时只需“宽减上供,粜卖常平”即可达到赈灾饥荒的目的,如此“官无大失,则人人受赐”;如果“救之于已饥,则用物博而所及微”,因为这种情景下的赈济不仅“耗散省仓”,还“亏损课利”,其结果“官为一困,而已
6、饥之民,终于死亡”。在阐述这一思想时,苏轼以熙宁和元?年间的两次赈灾活动为例,进一步说明及时赈灾与人为拖延之利弊。他指出,熙宁年间的灾害,“本缘天旱米贵”,如当时救济及时,这场灾荒完全可以消弭于未作,只因“沈起、张靓之流,不先事奏闻,但务立赏闭粜”,致使“富民皆争藏谷,小民无所得食”,直至“流殍既作,然后朝廷知之,始敕运江西及截本路上供米一百二十三万石济之,巡门?米,拦街散粥,(然)终不能救”,结果“饥馑既成,继之以疾疫,本路死者五十余万人,城郭萧条,田野丘墟,两税课利,皆失其旧”。此次赈灾由于“不先事处置”,不仅导致灾情加重,且耗费巨大:“本路放税米一百三十万石,酒课亏减六
7、十七万余贯,略计所失共计三百二十余万贯石。其余耗散不可悉数,至今转运司贫乏不能举手”。元祜年间的浙西大旱,灾情丝毫不亚于前次,然而由于朝廷“先事处置”,先行“截拨本路上供斛斗二十万石(用于)赈济”,随即“宽减转运司元祜四年上供额斛三分之一,为米五十余万斛”,并要求地方停止“官籴”,“买银绢上供”,很快“米价自落”,“所在欢呼”。次年正月青黄不接时,朝廷又未雨绸缪,“开仓粜常平米,仍免数路税务所收五谷力胜钱,且赐度牒三百道,以助赈济”,结果当地“无一人饿殍者”。通过两项对比,苏轼得出“救灾恤患,尤当在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