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理解策略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

ID:33338772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4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_第1页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_第2页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_第3页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_第4页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理解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实词理解的误区及策略关键词:文言实词理解误区策略内容摘要:误区1、不能区分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2、不能考虑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现象,误用词的今义去解释古义。3、没有关注特定语言环境中词义活用现象。4、只盯着加点实词所在的短句,而忽略了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5、不能关照文化常识理解词义6、不能运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释词义策略1、根据上下词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3、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断词义4、利用上下文的人情事理推断词义5、联想推断许多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由于对文言实词的含义不能准确把握,以致影响对文句、文段的理解,究其原因,笔

2、者发现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区分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语言是发展的,字义和词义辗转相生,我们日常用到的字或词十之八九都是多义的,例如:“子子孙孙,无穷也”中的“穷”与“日暮途穷”中的“穷”都容易被理解为“穷尽、完结”之意,仔细推敲一下,后者理解为“阻塞不通”更为合适,又如《旧唐书·陆贽传》中的一段话:5“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准谒之……请结为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对句中的“遗”字,有的学生理解为“留给”的意思,读来,语义似乎也通顺,而且“遗”确实也有留给的意思,然而只要进一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里的“遗”作“赠送”讲更合适,“遗”作留给解时,应多用于“先人遗留”的情

3、况。一、不能考虑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现象,误用词的今义去解释古义。最常见的一个“偷”字,在现代汉语里,“偷”通常解释为“偷窃、偷盗”但在先秦时“偷”不当作“偷窃”讲,西汉时也很少用,在文言文中“偷”则当解释为“苟且”,又如《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按今义解就理解不通,应解释为“交错相通”。二、没有关注特定语言环境中词义活用现象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非常普遍,所谓词类活用现象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词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此处“宾客”本是名词,但在句中解释为“以……为宾客”或“以宾客之礼相待”,又如“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句中的“生死”“肉骨”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来解释就难以理解,其实这时的“生”、“肉”词性已经改变,当解为“使……生存”“使……长肉”之意。三、只盯着加点实词所在的短句,而忽略了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例如《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故里”有同学将“病”解释为“生病”,其实从文章前面交代的“黯耻为令”我们可以推断,汲黯并非生病,而是耻于为令,不愿意去就任,此处的“病”解为“托病”更为恰当。四、不能关照文化常识理解词义“相”在文言文中有“相互”之义,也有表示动作趋向于单方面的意思,《史记》中记载:“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有很多同

5、学把“父子相食”中的“相”理解为“相互”5的意思,众所周知,我国自古讲究“孝道”,绝没有“子”食“父”的可能,历史上倒是有“易子而食”的记载,因此,这里的“相”应指动作趋向单方面。一、不能运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释词义例如在解释“有棚于坳者数家”时,许多同学解释或“有草棚在低平处几家”这显然不通顺,回顾一下课本知识,我们可以搜索到《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句子,这是一个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式,“于其址”这个介宾短语通常对前面的动词起修饰限制作用,“舍”应作动词解为“建屋舍”之意,同样的道理,“有棚于坳者数家中”,“于坳者”是一个介宾短语,它前面的“棚”应作动

6、词“搭草棚”之意解。基于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中经常遇到的以上几个方面的障碍,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方法,帮助同学们突破文言实词理解的难点。第一,根据上下词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比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及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文句中的“亡”与“举大计亦死”,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的,意思是“同样”。又例如《狼》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其一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按字面意思解释为“狗”的话,则很令人费解,因为文章讲的两只狼,其实这里的“犬”修饰后面的“坐

7、”。整个句子应理解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的活用现象。第二、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比如,同样一个“微”字,在“微行入古诗”中,它修饰“行”作状语,解释为“暗暗的,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修饰“风”作定语,释为“微小、微弱”,在“自公奔山而缢,其微之”句中,“微”用在名词“其”和代词“之”中间,应当作谓语成分,后面的“之”是“微”的宾语,这里的“微”作动词解释,释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