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

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

ID:33332654

大小:54.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4

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_第1页
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_第2页
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1月20日□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什么是表证?关于表证的表现,历代中医书中讲了很多,最经典的当推《伤寒论》中的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表证的典型脉象是脉浮,特征性的症状是恶寒(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的特征性症状),也就是说,见到脉浮和恶寒即可初步判断为表证。但是,表证并不全部表现为脉

2、浮和恶寒,见不到脉浮、恶寒并不意味着一定不是表证。正像俗语所说的“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这句话通常是符合临床的,但倒过来说“有一分表证,便有一分恶寒”就不正确了。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别之。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寒,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但如此论述也仅为“常”,临证每每遇到的是“变”。如表证也可潮热,里证也可发热;表证也可腹痛,里证也可头痛;表证也可口燥,里证也可鼻塞等等。用中医阴阳思维来看

3、待,表证所能出现的表现,里证也可以出现;反之,里证可以出现的症状,表证也可以出现。难怪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谈了三阳表证之后说:“呜呼!意有在而言难尽也。惟慧者之心悟之。”金元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凡在表者皆可汗”。进一步指出:“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圣人之刺热五十九刺,为无药而设也。皆所以开玄府而逐邪气,与汗同。然不若以药发之,使一毛一窍,无不启发之为速也。”但文中并没有明白写出邪“在表者”的表现,只是例举了数则临床案例,有病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者,有病小儿惊风搐溺、涎潮热郁者,有病狂证登高

4、而歌、弃衣而走者,有病酒客头痛、发热恶寒者,有病风寒湿痹腰脚沉重者,等等,表现不一而足,但治疗都是通过汗出而愈。从“审证求因”的角度来讲,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可汗之证即为表证。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治疗前,如何能判断这个病证是可以汗出而解的呢?张子和还写道:“设若飧泄不止,日夜无度,完谷下出,发汗可也。”此飧泄为“可汗之证”,为“邪在表者”。用中医的阴阳思维思考,一切研究对象皆可分阴阳,阴阳中又复有阴阳,阴阳可以“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那么,表里何尝不是如此?人身有人身之表里,脏腑有脏腑之表里,官窍有官窍之表里。皮肤为表

5、,但表绝非只是皮肤。正如金元医家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所说:“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藏府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其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这样说来,表证之内涵确实难以言尽。我们熟悉的桂枝汤方,通常认为治表可调营卫,治里可调脾胃。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桂枝汤解读为调和营卫之方。体表有体表之营卫不和,脏腑有脏腑之营卫不和,调脾胃实则调脾胃之营卫不和,只不过营卫不和出现在体表和出现在脏腑的表现不同而已。那么,该如何准确地描述桂枝汤证呢?值得我们中医证候研究者深思。惟慧者之

6、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1月20日□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什么是表证?关于表证的表现,历代中医书中讲了很多,最经典的当推《伤寒论》中的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表证的典型脉象是脉浮,特征性的症状是恶寒(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的特征性症状),也就是说,见到脉浮和恶寒即可初步判断为表证。但是,表证并不全部表现为脉浮和恶寒,见不到脉浮、恶寒并不意味着一定不是表证。正像俗语所说的“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这句话通常是符合临床的,但倒过来说“有一分表证,便有一分恶寒”就不正确了。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

7、说:“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别之。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寒,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但如此论述也仅为“常”,临证每每遇到的是“变”。如表证也可潮热,里证也可发热;表证也可腹痛,里证也可头痛;表证也可口燥,里证也可鼻塞等等。用中医阴阳思维来看待,表证所能出现的表现,里证也可以出现;反之,里证可以出现的症状,表证也可以出现。难怪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谈了三阳表证之后说:“呜呼!意有在而言难尽也。惟慧者之心悟之。”金元医家张子和在《

8、儒门事亲》中说:“凡在表者皆可汗”。进一步指出:“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圣人之刺热五十九刺,为无药而设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