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

ID:33327388

大小:54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4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1页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2页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3页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4页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第五期探索MOOCs与现实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科学与圣塔菲网络课程的个案研究李曙华1李洋1桑新民2(1.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从世界前沿的发展来看,MOOCs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即把线上线下(O2O)的课程创新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学科的特点和差异;注重方法的探索及方法论的创新。如何将三者有效整合,是当前推动MOOCs研究与实践深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圣塔菲研究所开设的

2、两门MOOCs课程进行了个案研究,基于跨学科的方法论视角、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在网络课程新时空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体验、不同背景学习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揭示了信息时代建立教学相长、能者为师之新型师生关系和跨学科师生团队的重要性。论文还特别介绍了复杂性研究中所使用的建模工具NetLogo,揭示了此类“新工具”在网络课程新时空中开展跨学科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的独特作用。Moocs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复杂性研究、尤其是自组织理论等新思维及其方法论在MOOCs研究乃至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若以此指导

3、MOOCs与现实课堂的双向互动、协同创新,对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MOOCs;O2O;混合学习;圣塔菲研究所;NetLogo;遗传算法;混沌动力学桑新民:当前国内外MOOCs引发的大学变革热潮不断升温,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忽视。争论的焦点是:大学向何处去?要推动MOOCs健康发展,绝不能仅停留于坐而论道,必须起而行道。MOOCs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时空,由此引发了学与教、环境与资源,评价与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等全方位的教育观念变革。不深入其中,是无法领略其复杂和奥妙的。从世界前沿的

4、发展来看,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第一是必须把线上线下的课程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混合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太极学堂”)的探索中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这是将MOOCs不断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第二是必须研究学科的特点和差异,分门别类地将MOOCs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引向深入,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专家与学科专家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第三是必须注重方法的探索,尤其是方法论的创新,MOOCs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用经典科学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征是“还原论”11和线性因果论)和传统教育研究的方法、方法论,根本无

5、法驾驭这一新时空中的复杂教育变革,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和追踪以当代系统科学(亦称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的前沿进展,并以此指导MOOCs与现实课堂双向互动、协同创新。将以上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南京大学组织教育技术学和科技哲学两个不同的学术团队联合攻关,对美国圣塔菲研究所开设的两门探索复杂性科学的MOOCs课程进行了一年半的跟踪研究,在实践和理论内在结合上切身体验、深入探索,将研究生的现实课堂和MOOCs网络学堂有机结合,领略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艰难、复杂与奥妙。一、步入MOOCs“大学堂”之缘起李曙华:本人开设

6、系统科学(亦称复杂系统理论,复杂性科学)课程已有20多年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系统科学是由钱学森先生率先引入和倡导的新兴科学,其中蕴含着全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在各自然科学、社会及管理科学乃至人文哲学中广泛应用,对超越西方经典科学机械论自然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包括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创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六十年代发展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等自组

7、织理论;八十年代后创立的分形、混沌等非线性科学,直至今天的复杂网络研究。目前,系统科学不仅已成为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科学研究的基础,而且为各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普遍的方法和方法论思想。引人入胜的是,它也正是中西科学文化对话的桥梁,为中国科学文化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李曙华.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J].哲学研究,2006,(11):89-90.。自1998年起,本人在为科技哲学专业开设系统科学的同时,又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要听懂这门课程,需具备一定

8、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最好还有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探索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果试图进一步探索系统科学在教育创新中的方法论应用,则需组织跨学科的师生团队。李洋:我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学的是计算机。2012年研一上学期,我们听李曙华教授系统讲授了《系统科学及其哲学问题》,这门课程在本专业历届博士、硕士研究生中深受欢迎,外专业的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