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

ID:33319443

大小:9.16 MB

页数:87页

时间:2019-02-24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_第1页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_第2页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_第3页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_第4页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独创性声明奉A声嘲膀煞蹙熊掌链晓交餐车是攫垮霹撵譬下述行豹前I兜簟稼瑟驻褥韵磺究2盏鬻。器我衔耋罄.熊了空中褥捌船氍豁谴和数罐的撬疗静.论空tp币馈禽箕链人已经发丧或攮笃没蛉研究戚聚。鸯不包窘舞获獬安簟犬擘或并楚教爵榷梅盼雾使殴证书瓣健辩过鹩材辩。萼我一嗣互捧的阏塞对瘩磷我庚擞螗狂簿凌敞均已程培空中你了曦确的说瞬井袭幂射囊。燃础摊‰尹恒签譬慨舟坤霉参月f日}一∥’丁。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f辍嚣瞬擘靛设趸菘鬻密艋媛掰

2、;I:_援扳{;!13.,擘位澉撵嚣嫠慧:手黎恒戳“馨袈;焉长僻t餐宁f:{i鬟;加Iv√6

3、月F只篓孕一搁:嗲。J牛年占片'L瞄』㈣㈣舢㈣舢删删Y2578206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雁形目系统发生研究摘要在鸟类中,雁形目是一个形态和习性多样的类群,大多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性,全世界分布着150种。我国有45种,主要分布沿江和沿海的湿地地区,其中中华秋沙鸭为中国特有种。近年,由于全球变暖和湿地环境的破坏,雁鸭在我国的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分布范围不断缩小。雁形目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存在很大分歧,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科的划分归属,二是鸭亚科内各族的归属及系统演化关系。线粒体基因具有分子量小,易纯化、母

4、性遗传、世代传递中不发生重组、排列紧密、进化速率快等特点,因而成为研究动物系统发育、种群进化的重要工具。伴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成为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测定了针尾鸭(Anasacuta)、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琵嘴鸭(Anasclypeata)、绿翅鸭(Anascrecca)、红头潜鸭(Aythyaferina)、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a)、普通秋沙鸭(gergusmerganser)、翘鼻麻鸭(Tadornatadorn

5、a)、鸳鸯(AixgalerJculata)9种鸭科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基因组大小范围为16599bp一16630bp,和原鸡为代表的典型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序一致,无基因重排现象。由22个tRNA、2个rRNA,13个蛋白编码区及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组成。ND6蛋白基因和6个tRNA基因(Glu、Gin、Ala、Ans、Cys、Tyr)在轻链上编码,余下28个基因均在重链编码。所研究的鸭科鸟类,基因组的碱基组成中,A+T含量高于C+G,符合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特点。我们基于本研究所得到的9种

6、雁形目鸟类线粒体全基因序列,结合GcnBank中已公布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于12个重链上编码基因和全序列(除去ND6和D.100p区),与红原鸡为外群,运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贝叶斯法对23种雁形目鸟类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鹊雁和栗树鸭首先从雁形目中分歧出来,余下分为雁类和鸭类,在雁类,雁属为一支,天鹅为另一支,两种互为姐妹群;在鸭类,分化为三支,潜鸭和河鸭分别为一支,余下为另一支,栖鸭、麻鸭和鸳鸯的关系较近,在河鸭内,斑嘴鸭和绿头鸭互为姐妹群、绿翅鸭和针尾鸭互为姐妹群。ⅡAbs∞ct关键词

7、:雁形目: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生;Thesequencingandanalysisofthecompletemitochondrialgenomesof9aviansinAnatidaespeciesandphylogeneticstudyofAnserifolrmesAbstraetAmongavianorders,theAnseriformesareamorphologicallyandbiologicallyvariousgroupcontaining150speciesdistributedworldwi

8、de.MostofaviansamongtheAnseriformeshaveseasonalmigrationhabits.InChina,thereare45species.MainlydistributedinriversideandcoastalwetlandareasandMergussquamatusisendemicspeciesinChina.Inrecentyears,duetoglobalwarmingandthedestructionofthewetlandenvironment,wildg

9、ooseduckpopulationdecreasegraduallyinourcountry,narrowdistribution.ThephylogenyofAnseriformesobtainedbythesedifferentapproachesdiffermostlyon:first,therelativepositionofeachfamily;seco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