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国停滞论

超越中国停滞论

ID:33296621

大小:344.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3

超越中国停滞论_第1页
超越中国停滞论_第2页
超越中国停滞论_第3页
超越中国停滞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超越中国停滞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7月第7期总第197期理论学刊TheoryJournalJui.2010No.7Ser.No.19r7超越“中国停滞论”——格奥尔吉耶夫斯基的中国历史观阐释陈金鹏(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格奥尔吉耶夫斯基在研究中国先泰史和儒学的基础上,对欧洲学者的片面进步观提出质疑和批判,并以史实反驳“中国停滞论”的观点和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进步性,未来将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关键词)俄罗斯;汉学;格奥尔吉耶夫斯基;“中国停滞论”[中图分类号]K512.42;K825.8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

2、010)07—0111—04格奥尔吉耶夫斯基(CepreaMx4xaPaioeRnreoprHeBc蛐,1851--1893,下文简称“格氏”)是俄国汉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虽英年早逝,却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俄国汉学史上“第一位职业历史学家”⋯(P1"。他以中国先秦史、儒学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等问题为研究中心,向欧洲人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念和偏见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对以片面的进步标准衡量历史发展的做法明确予以反对。笔者认为格氏的中国历史观既有值得研究者重视的合理之处,也有其片面和不足。进入启蒙时代以来,欧洲学者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存在着很大

3、的偏见。他们把中国历史定位于“停滞不前的文明”,认为它虽在很久以前达到了发达的程度,却在几千年中重复着过去的历史,一步步走向衰亡。他们的结论是中国历史并不值得尊敬和重视。在格氏看来,如何看待进步的标准造成了欧洲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误区,只有掌握了客观全面的进步观,才能对中国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确定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应有的位置。格氏批判了三种典型的进步观。第一种观点以人类精神的自由发展看待历史的进步。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从世界精神逐渐发展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东方国家的个人精神具有实体性,是被奴役的,缺乏自由,希腊和罗马的个体处于半自由状态,只有日耳曼世界人的

4、内在精神和外在实体才取得了真正的统一,实现了真正的自由[2](缗论’;第二种观点认为文明进步体现在社会生产赋予个人必要的生活资料,同时还表现为人在精神世界的创造。法国历史学家基佐认为,文明的含义是“国民生活的不断完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以及“人本身的发展,人的各种能力、感情、思想的发展”。他认为,“社会活动的发展和个人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进步”[3](P9-11)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历史发展的成就体现为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英国历史学家伯克尔列举了衡量知识影响力的三个方面:“第一,人们获得的知识数量;第二,这些

5、知识应用的方向;第三,知识传播的范围以及对社会的影响”【4】(脚)。格氏认为这些进步观有各自的合理之处,它们分别以历史发展中的某种本质变化衡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进步的定义具有某种狭隘性,谈不上全面,更不能成为历史比较的基础。黑格尔、基佐和伯克尔分别以各自民族历史中最强势的进步因素去衡量其它民族文明的高下,自然得出了德国、法国和英国处于人类进步最前沿的结论,而其他国家民族由于没有掌握进步定义的话语权,只能处于历史体系中的边缘地位。缺乏客观1l万方数据合理的比较标准,排斥非欧洲民族参与历史体系的构建,导致了欧洲人沉湎于自己的进步神话,轻视研究古老的历史民族的

6、文明,“欧洲中心论”、“中国停滞论”就是这种思维的结果。格氏认可的是俄国哲学家卡列也夫的进步观:“进步是人类个体的发展,逐渐远离纯粹的动物,建立新的生存条件,实质上就是否定动物的生存原则。总之,进步就是人从动物世界逐渐进化到人类世界的过程,这种进化过程最终会走向所谓的人类理想。我们谈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个人对其他个体的责任以及责任意识下的活动、追求社会真理和公正的活动。”[4】(蹦埘’这种进步观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人类在脱离动物性、逐渐具备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实现了精神的进化、财富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因此这一进步观能够涵盖其他历史学家

7、进步观的合理之处。在格氏看来,要扭转对中国历史的不实之见,除了要掌握一种客观全面的进步标准之外,欧洲人还要具备真正的中国历史知识,而不是相信讹传的神话故事和有意编造的异域传闻,这样才能认识到中国在世界史上的真正地位。19世纪的欧洲人对中国历史的普遍印象有二:一是枯燥乏味。每一个王朝都重复着战争、内乱、篡权等相似的情节,人物的言行没有个性;二是中国史书缺乏宏大的、整体的历史叙事手段,看不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更看不到历史的发展方向。格氏认为中国的传统史书只能客观地传达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前因后果,没有进步观念的导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