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81604
大小:6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3
《主编:周冬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主编:周冬梅各位老师大家好,经过学习,语文一班的部分学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们对大家的辛苦学习表示慰问,对大家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祝贺。大家在忙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学习,愿你成为继教网上学习最好的学员!ss各位教师,大家好,高一语文已经留了两次作业了,请没有提交作业的老师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及时提交。祝您工作顺利!学生姓名:赵立杰提交时间:2012-5-3115:01:56提交内容:1.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一、语法知识教学的衔接作为高一语文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文言文的教学,因为高一的学生连最起码的词性都分不清,现代汉语单句和复句都分不开,单句的主干成
2、分——主谓宾和修饰限制成分——定状补都不知道。而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到词性和句子成分,比如: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另外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中涉及到“辨析和修改病句”“古代汉语词法句法知识”“长句和短句变换”都离不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高一的学生语法知识的匮乏给高一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教授高一学生语法知识势在必行。第二,教学内容的衔接ss因为中考和高考的体型不同,所以应该让高一的学生熟知高考内容。比如:成语和病句中考很少涉及,学生不太重视。可是成语病句却是近年来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学生了解了高考的方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关注和积累,使自
3、己学有方向。另外高中的很多教学篇目,在初中也有所了解。例如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诗歌《醉花阴》现代文《热爱生命》初中教材都有。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时刻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学习《兰亭集序》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学习《师说》时,可以让学生回忆《马说》。第三,修辞手法的衔接由于修辞不是中考的内容,所以上高中的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而高考中的诗歌鉴赏和现代汉语阅读以及仿写等题型中却考查修辞的运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熟悉并学会运用高考考纲涉及的九种修辞格,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关注修辞手法的赏析,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教学的的衔接由于中考作
4、文一般都是不限制文体,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文体特征很不明显。但是,不限制文体绝对不是不要文体,考场作文最忌讳四不像的文章。而是议论文体裁,学生大多数把握不好。有的学生连最起码的议论文的三要素都不知道,当然讲道理就很没有力度。至于让他们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就更不容易了。所以在高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注意积累写作素材。2.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
5、、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第一,语言素养。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
6、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第二,语文素养。这的“语文”ss指语言文字
7、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