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ID:33263956

大小:5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3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_第1页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_第2页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_第3页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_第4页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大学语文论文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裴涛(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有的学生在考场上,下笔千言,思接千载,但却离题万里,可以说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学生在提笔之前,一定要先过审题立意这一关。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以材料为依据,可以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寻找立意角度。[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8-0163-02[作者简介]裴涛,福建省厦门第六

2、中学教师。笔者认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一、全面把握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材料中涉及的是人、物还是事件,都会出现一些提示性的关键词句,便于学生把握方向。例如: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

3、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这则材料主要是对话式材料,当中涉及的人物有两位:梁实秋和我(刘墉),那么人物的对话将是立意的重点,读完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出现了一些提示性的关键词句:“节制”、“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梁实秋之所以最后能吃到自己最爱的八宝饭,是因为懂得节制、懂得计划,我们抓住关键词句就可以直接得出下面两个立意:1.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2.懂得规划,才

4、能享受生活的最爱。通过以上立意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节制就是要有所取舍,放弃一些,最后才能有所收获,于是得出:3.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4.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二、由表及里,多角度挖掘本质、隐含义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因此学生要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要学会分析,控掘本质,广开思路,找到合适地立意角度,让我们能够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1.横向角度立意: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多的眷恋、再多的

5、惋惜也无法把缸变成完整的。这就启示我们: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伤害自己,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机会。2.反向角度立意: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

6、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3.辩证角度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就启示我们出现错误时,我既要停下来学会反思,又要学会勇敢上路。三、多则材料,求同析异,辩证分析面对多则材料,我们首先分析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辩证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这样我们才能抓住主要立意,写出主题深刻的文章。例如: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

7、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2013年浙江卷)第一则材料人物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道出“孩子眼光”的特点即“直线,不转弯。”我们不禁要想孩子眼光的“直”代表了什么?我们想到了童真的特点:纯真、善良、纯洁等。第二则材料人物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我们首先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年龄在延长,为什么心灵却提前硬化?这个心灵是少男少女的心灵,他们心灵的特点应该是纯真

8、、纯洁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赤子之心”在硬化,“童心”在泯灭、孩子般的纯真在丢失。第三则材料人物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内容:丢失了“童真~童心”的可怕后果——沉沦。在分析概括三则材料内容之后,我们发现三则材料的关系: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递进关系。这三句材料共同阐述了“童心”的可贵,丧失“童心”的可怕。由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