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60387
大小:60.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3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高等教育学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张婷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摘要:高校作为一个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与场所,尤其对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显得责无旁贷。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的调查中,可以折射出目前高校文化建设的诸多现象与问题,并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与反思。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65-02作者简介:张婷婷(1985-),女(汉
2、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它集合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修养方法,也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可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显得十分具有时效性与参考性。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可态度(一)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分析本研究通过编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对在校350名大学生进行调研,内容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及对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探讨现状中
3、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与反思。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中大约5%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其中中文相关专业的占了80%;大约81%的人了解程度一般;14%的人不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76%的被调查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20%的人兴趣一般;4%的人不感兴趣。关于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认同度很高。90%的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持有肯定的态度,10%的人认为可有可无或没有价值。95%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3.4%的人为了考试才学习;个别人认为没必要。9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传统文化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45%的同学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帮助较大;5
4、5%的认为帮助程度一般。(二)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态度首先,目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显得抽象化、肤浅化。由于他们平时接触的文化课程大多是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的授课模式大多是“概论+通史”,学生们也只是围绕这一模式学习,从而忽略了对经典原著的阅读与理解,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较为肤浅,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一些片面的思想与观点,更谈不上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其次,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显示出被动化、机械化的特点。大部分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专业学习与考各类证书上,或者是花费在休闲娱乐方面,缺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这种过于被动
5、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模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障碍。此外,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显得有些实用化、功利化。虽然目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国学的热捧与宣扬如火如荼,但与其他的补习机构课程相比,他们两者的区别与对学生真正的修身作用体现在何处,就显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大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心态产生了偏差,缺乏对自身内在修养的修炼与提升。二、目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一)高校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播途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主要采取给学生统一安排公共必修课的方式,教育方式显得单调。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保持冷静,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
6、,开辟有效的渠道进行颂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与大学生形势政策课或政治学习相结合,利用各类讲座、活动、交流、展示等形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与活动中,让大学生们感性地接触传统文化并愿意参与探讨与践行。(二)高校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提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为核心,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起点和落点,而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与道理都蕴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伦理型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其中提倡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思想,“容止所思,言词安定”的礼仪风范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大力提升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将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德,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树立完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三)高校缺乏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对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调查表明,在北京地区,从事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基本集中在少数文科学院。例如,清华大学的传统文化学习集中在人文社科学院下属的中国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