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ID:33255621

大小:12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3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_第1页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_第2页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_第3页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_第4页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王礼申姚美霞(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成人依恋自陈量表与孤独感(UCLA)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研究,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偏中高孤独水平占72.3%,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多以惧怕型依恋为主,依恋类型和孤独感密切相关。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类型孤独感相关1.引言发展心理学家Mary

2、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实验法观察人类母亲和儿童间的依恋关系并根据儿童的行为表现,将依恋方式分为安全型、焦虑—抵抗型非安全和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三种依恋。基于Bowlby和Ainsworth的工作,其他研究者在成年人与恋爱伴侣或亲友的关系中发现了类似的行为模式。Brennan编制了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该量表的中文版由李同归等人修订,ECR-R将成人依恋分为两个维度: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依据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低可以被转换成四种依恋:安全型、惧怕型、专注型以及冷漠型。[1]根据埃

3、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正属于避免孤独感——建立亲密感的任务发展阶段,建立亲密感总伴随着不同的依恋方式。[2]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的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正确执行避免孤独感—建立亲密感的任务以及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方法2.1被试选取粤北地区本科生为被试,文理专业中各随机抽取1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问卷有效率91.33%。具体分布如表1:2.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成人亲

4、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孤独量表(UCLA)配合试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人口统计学的一般资料,如性别、专业、年级等。2.2.1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inCloseRelationshipsInventory,ECR),本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李同归和日本九州大学加藤和生共同修订的中国版的ECR量表,包含有36个项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2.2UCLA孤独量表由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我国王登峰教授于1995年

5、对该量表的第三版进行了再次修订,使量表更适合中国人使用。修订后的第三版a系数为O.94(大学生)。量表用于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共20个条目,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其中有一条用正序陈述语言较困难),量表分4级程度评分:(1)从不;(2)很少;(3)有时;(4)一直。[3]2.2.3统计工具将测评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3.结果与分析3.1在校学生的依恋类型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大二学生中,安全型依恋的学生有30%,专注型

6、依恋的有7%,冷漠型依恋的有10%,而惧怕型依恋则高达44.3%,由此说明大学生主要的依恋类型为惧怕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而惧怕型依恋相对较多。3.2在校学生的孤独感现状从表3中可知,将孤独感量表(UCLA)的分数划分,20-35为正常组别,36-50为中度孤独组别,而51-65为高度孤独组别,可见,有25.3%达到正常水平,而高达55.3%属于中度孤独组别,还有10.7%属于高度孤独组别。通过对大学生在依恋方式的差异性显著检验,性别检验Levene中的P=0.6350.05,所以方差相等,在方差相

7、等的t检验中,p=0.2570.05;文理科差异检验Levene中的P=0.4320.05,在方差相等的t检验中,p=0.2230.05;城乡差异性显著检验中,Levene中的P=0.9910.05,方差相等,在方差相等的t检验中,p=0.8460.05;对大学生是否曾经恋爱过的差异性显著检验中,Levene中的P=0.0050.05,拒绝原假设Ho,方差不齐性,在方差不相等的t检验中,p=0.4200.05;通过对大学生在孤独感的差异性显著检验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由此可知,大学生依恋方式和孤独感在

8、性别、文理科、城乡和是否恋爱四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3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在分析依恋类型与独孤感的相关性中,从表4中可看出显著性(双侧)P=0.000,远小于0.01(或者0.0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拒绝原假设Ho(原假设Ho=依恋类型与孤独感无相关)。从Pearson相关性中可得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相关性的P=0.438,说明在0.01(双侧)上依恋类型与孤独感显著相关。3.3.1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类型的得分相关具体分析(1)在安全型依恋中,有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