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47711
大小:59.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2
《“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挑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挑战与对策-高等教育学论文“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挑战与对策朱福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慕课”正在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风暴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给出高校教师应对“慕课”浪潮的建议,倡导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应对慕课时代的到来,推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建设。关键词:“慕课”;高校教师;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70-02收稿日期:20115-06-02作者简介:朱福珍(1978—)
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数字水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压缩感知等方面的研究。“慕课”是MOOCs的谐音,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简称,是近两年全球范围内新兴的一种在线教育模式。2011年,“慕课”起源于美国Stanford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万人在该校Udacity在线课程平台上注册学习;2012年4月Stanford大学创建的Coursera在线课程平台学生人数超过100多万;同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Harvard大学联合建设edX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第一批课程学生注册人数突破37
3、万[1]。目前,Udacity、Coursera、edX并称为“慕课”的“三架马车”。随着“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中国也迅速响应。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纷纷加盟“慕课”,与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签约,并宣布共建中文“慕课”,现在已有多门共享课程在中国大陆上线。“慕课”正如来势汹涌的巨浪,冲击着高等院校学生,也冲击着高校教师。面对着势不可挡的“慕课”浪潮,如何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反思的问题。一、“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慕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别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公
4、开课程。“慕课”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①规模大,慕课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课程受益者可无限扩大,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甚至现代教学视频和公开课远远不能及的;②课程质量优秀,一方面名校名师保证了课程品质,课程的主讲教师均来自于全球著名高校,是各领域的资深人士,另一方面,“慕课”视频生动有趣,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进行“慕课”制作,充分利用了视频、动画、微课程、测试等辅助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互动性、实时性好,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提出并及时得以解答,形成线上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协同学习的学习社区,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做不到的。“慕课
5、”已从根本上触动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教育革命[2],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显现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随着“慕课”的强劲发展,一旦学生找到了通往免费大学教育的捷径,他们还会来到实体大学学习吗?还愿意坐在几百人的教室中被动地接受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吗?当世界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高等院校以及高校教师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慕课”的到来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担心,也导致了教育界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将表现在国家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优胜劣汰。二、“慕课”对高校教师的挑战高校教师应该敏锐洞察“慕课”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警觉即将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做
6、好思想和实战准备。(1)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正面临挑战。深受学生认可和喜爱的课程是教师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大多高校对教学、科研重视程度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大都远少于科研方面;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数量逐年递增,博士学位一定程度反映了专业知识的深度,但知识的广度不够,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教育学知识;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教师人文、品德、修养等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高校老师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很多综合类的知识需要补充和完善。另外,很多高校老师都缺乏企业实践的工作经历,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也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教学和
7、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动手能力亟待提高。(2)教师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正面临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幻灯片为主,呈现出教师满堂课“填鸭”式灌输、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授课局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慕课”的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45分钟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程都按知识点切割成几分钟的“微课程”,并且知识点间的关联都经过了很好的梳理和总结,这符合人脑认知的规律,也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同时,“慕课”教与学的互动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