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

ID:33238174

大小:56.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2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_第1页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_第2页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_第3页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_第4页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大学语文论文试论阮籍《咏怀》诗中的幽微情志摘要:阮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其诗特别是《咏怀》八十二首以“悲愤哀怨,隐晦曲折”著称。本文拟依据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对其《咏怀》第一首进行分析,以期探寻阮籍的幽微情志。关键词:阮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幽微情志一、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说概述《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认为,评论诗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后世对于“以意逆志”中“意”,究

2、竟是说诗者之“意”,还是作诗者之“意”,众说不一。汉代经学家和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意”是“说诗者”之意。如赵岐《孟子注疏》说:“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朱熹《孟子集注》说:“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汉儒说诗那样的牵强附会。近人王国维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

3、溪生年谱会笺序》)他认为“意逆”虽在说诗者,但说诗者在对作品进行解释时,应贯彻“知人论世”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之弊。这一解释比较合理。因此在解析阮籍的《咏怀》第一首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阮籍的生平。二、阮籍个人简介与诗歌特点1.阮籍个人简介:阮籍(210~263),三国魏时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在政治上则持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等,借古讽今,寄寓情怀,

4、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而阮籍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

5、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2.诗歌特点:阮籍虽然内心有追求,但是不会表现出来,所以刘勰说“阮旨遥深”。我们很难了解他创作一首诗的原因,其诗作也总是给人一种“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感觉,因而也都呈现出晦涩难懂的特点。清人沈德潜评阮籍《咏怀》八十二首诗时说“反复凌乱,兴寄无端”。作者感情凌乱,读者很难把握和了解此种情绪的渊源。古代诗人有写组诗的习惯,他们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如杜甫《秋兴八首》,条理清晰,有内在的必

6、然联系。第二种,如温庭筠《菩萨蛮》,诗与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三种,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首尾固定,首尾贯穿着某种情绪。三、阐释《咏怀》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每首好诗都“字不虚发”,每个字都不能更换。有一种“努力而不能做到”的情绪。“不能”表示“努力了而不能”达到的情感。人最大的创造力来自于“本能”,但是必须处于一种非常纯粹的澄明的状态。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走向:(1)知音: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

7、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俞伯牙摔琴以谢钟子期,从此以后琴就与知音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2)抒发情感。(3)“疏其秽,安其神”,安抚自己不安的心灵。“薄帷鉴明月”,欧阳修“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给人一种朦胧而斑驳的心境。明月走向:(1)怀思—母性—最温暖的归宿。(2)追思:月给人高远,皎洁的感觉。这与人的理想相吻合。(3)孤寂的心境。李商隐“碧海青天夜夜心”,“沧海月明珠有泪”。到底阮籍在“薄帷鉴明月”中传达的是哪一种情感,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