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76916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假设你们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学完古诗文选修课本的第一单元,用1课时鉴赏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课文原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如何作教学设计呢?你说:“反复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研究阮籍的并不多,而且现有的观点也多类似,我自己似乎也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讲授的重点。这篇可以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讲授吗?……” 专门研究阮籍诗歌的多不多,这里我暂且不
2、论,至于“观点也多类似”,这倒是实情,或者解释成经过千余年推敲浸润,人们的见解在许多方面趋于一致。也就是说,组织学生粗略地读懂这篇诗作,难度不是很大。此其一。 其二,需要找一找教学难度何在,并由此确定教学重点、基本教法。难在哪里呢?教师补充一点儿作家生平、作品背景,学生自己翻翻文学史相关章节,尔后比较理性地推导出因果关系:世道黑暗残酷,诗人努力避开政治漩涡而求自保,所以彷徨忧伤云云。完成这个逻辑思维的推导过程,一般都可以做到。那么究竟把教学难度,设置在一种怎样的高度之上呢?这就涉及你们这套选修课本的编辑思路了。 简言之,编者给教学过程安排了三个梯度
3、:第一单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假如严格按照这个次序控制和实施鉴赏教学,恐怕前两个单元特别是第一单元将会煮出一锅夹生饭。 鉴赏古诗,尤其是课本中这些有难度的经典作品,一般的操作顺序是:(1)先知人论世,大致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出了什么内容。(2)采用吟咏的方法,缘景明情,渐渐至于置身诗境。(3)采用比较的方法,开阔鉴赏的视角,推进深度和精微程度。(4)提炼出个人心得,最好能够与他人交流或撞击辩驳,并用文字记下个人体会所得。 准此,鉴赏阮籍咏怀诗,难就难在读进
4、去,也就是读到诗的意境里去,产生感性的微妙的情感共鸣。你们课本上,编者仅仅提出这一个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是人为什么而‘忧’”。这似乎是不妥当的。 根据这个难度,以及遵循这个新思路所指示的教学设计方向,建议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两个,它们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 第一个教学重点:进入此诗情境,通过吟咏,感受其忧其伤。 第二个教学重点:由此及彼,通过与其他咏怀诗作之比照,感受诗人忧与伤的更多内蕴;扩充鉴赏容量,有效训练鉴赏方法。 下面,对教学重点略作具体分析讲解。 (1)读“咏怀诗其一”,要害在于读入这首诗的情境。
5、 这是一组活动的画面,画面中看得见诗人、锦瑟、窗纱、明月、野林,听得见琴声、风声、鸿号、鸟鸣——这些意象让诗人的行动穿连起来,形成一组动画。试用散文语言檃栝一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我捱到子夜时分,还是不能成眠,便起身坐在榻前,弹响木琴,鸣奏清韵。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秋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芒透过窗纱,洒在我面前。清风也吹进来,掀动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忽听一阵哀号传来,那是南归途中,因为掉队而夜宿荒野的孤鸿,悲切切呼亲唤友吧。我不禁出门徘徊,又见北边长林中的宿鸟被惊起高翔,悲鸣不已。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6、。——再往前走下去,又将要遇见什么惊扰呢?我念及此,独自生愁思,渐渐地愁思愈加深长,以至于胸中隐隐作痛,教案《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领着学生缓慢地吟哦想象,闭目冥想而渐渐入境,濡染诗人的忧思苦绪,感受到诗语的如霜寒意。略说文字细节:清风、孤鸿二语,似乎暗示着清秋时节。忧与伤,此二字可参照“说文”,分解其词义。忧者,愁也,故而诗中续以“思”,即所思在于忧也。伤者,创(伤)也,故而诗中续以“心”,即所伤在于心也,——我上文解作心痛晕晕,盖缘于此。 (2)出“咏怀诗其一”而入其他,提升鉴赏层次,要害在于精选、巧取、圆合。依次简述。
7、★精选 即从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精心选出三五首,“咏怀诗其一”具有可比性,且文字较为平易好懂。建议优先考虑其第十五首、二十一首、三十一首、三十三首、三十四首、七十九首。 ★巧取 即精准地选择那三五首入选诗作,每一首与“咏怀诗其一”的比照角度、延伸指向等等。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所选精与不精、巧取巧与不巧、比照的侧面是不是妥当等等,都还是未知,等待执教者取舍,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阮籍咏怀诗之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
8、噭噭今自蚩。 (七槐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