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

ID:33216486

大小:631.85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2-22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_第1页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_第2页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_第3页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_第4页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B223.5密级:学校代码:10695编号:硕士学位论文庄子之知与波兰尼默会之知比较研究姓名任永康指导教师朱连增学科专业(代码)中国哲学(010102)研究方向中西哲学比较申请学位类别哲学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陕西·咸阳二○一八年五月摘要《庄子》上承《老子》,对道的哲学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特别地对于道与名言、道与意、道与真知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中国哲学中直观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近现代以来,西方哲学家也开始对传统知识论中所坚持的理性主义与客观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在这一背景下,波兰尼率先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默会

2、知识理论认为,确实存在一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于明述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起一种前提和辅助的作用,并且明述知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时也必须通过默会知识的辅助才能外化为行动和实践。在二十世纪后半期默会知识思想传入中国后,很多人敏锐的察觉到其与东方《庄子》哲学神韵的相似性。学者先后在此领域展开工作,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地,表现为范畴选取不当和诠释尺度不当,甚至很多人对某些重要概念做了过度的诠释。诸如某些学者将所谓只可意会、道不可言与默会知识不做界定的讨论,也有人用很含混的概念做过于宏观、宽泛地描述,并未具体地指出二者相似的品质

3、为何物。笔者的一部分工作在于试图指出前面工作的理论欠缺,运用较为明晰地理论工具澄清《庄子》之知和默会知识理论中“默会知识”的异同。《庄子》中关于言不尽意和非明言之知的论述与波兰尼的默会之知具有部分相似的品质,但二者立足不同的哲学理想,使用着不同的哲学范畴,因而,在二人那里,探讨默会性之知的立场、维度、以及思考深度也将有所不同。这两种理论都主张在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展示中不能剥离认知的主体,因为认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建立在生活主体对情境的寓居之上,并与情境中人的默会整合机能密切相关。所以二人认为认识的直接结果,即知识,也必须通过主体的参与才能完整的

4、展示,反对剥离主体的纯形式化认知结果(明言式知识)是知识的唯一形式。二人指出抽象的、命题性知识或者书本知识只是生活主体知识的一部分或者一种形式。另外,二人指出明言知识体系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足性,明言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命题体系并不能畅通无阻地将人们从观念一路带到观念的外化实现。IV虽然这两种理论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事实上二人的哲学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差异表现在波兰尼之默会知识理论仍然被烙上了柏拉图传统的印记,尽管波兰尼强调一种非名言性的默会知识之地位和重要性,但是波兰尼的研究仍然致力于界定何种知为默会之知并为默会性知识找到一种适合的展

5、示方式,这一发现表明哲学的传统对某一哲学思想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约束。同时笔者也提出对《庄子》与波兰尼进行比较研究时不能将《庄子》的体道之知当做意会知识或者默会性知识,因为使用意会知识概括《庄子》之真知会曲解《庄子》的文意。《庄子》的体道之真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会知识在含义上有一定距离,更与西方知识传统下的那种厚实的(广义的)知识存在着理论隔阂。关键词:《庄子》;直观;默会与明言;具身;波兰尼;默会机能IVAbstractOnthebasisofLaoTzu,Chuang-tzuhasfurtherexploredTao’sphilosophy

6、,Chuang-tzuhasmadeaprofoundquestionontheTaoandlanguage,Taoandmeaning,Taoandtrueknowledge.Chuang-tzu’sthoughtaffectedChinesethinkingmode.ModernWesternphilosophersbegantoreflecttherationalismandobjectivismwhichrootedinthetraditionalepistemology,underthisbackground,MichaelPola

7、nyifirstlyproposedthetacitknowledge,Thetheoryoftacitknowledgearguedthatthereweresomekindofknowledgethatcannotbeexpressedinlanguage.Thiskindofknowledgeplaysaprerequisiteandauxiliaryroleintheformationandconstructionofknowledge.Underspecificsituations,onlywiththehelpoftacitkno

8、wledge,individualcanmaketheideatobereality.sincethetacitknowledgehadbeenintroduc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