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ID:26321878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6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_第1页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_第2页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_第3页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_第4页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一、背景(1)个人背景: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波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该理论不只是在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人类文化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如科学、伦理、政治、法、经济、教育等。(2)理智背景:挑战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对话《拉凯斯篇》,该对话的主题是“勇敢”。在关于“勇敢”的对话讨论

2、中,苏格拉底提出,“我们既然知道,那么也一定能够说出来”。作为将军的拉凯斯说,“我认为自己对勇敢的性质是知道的,但不知怎么地,我总是抓不住它,无法说出它的性质。”按照苏的看法,拉凯斯既然不能说出勇敢的性质,那么,实质上他不知道什么是勇敢。“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这个思想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上述“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3)知识界的广泛认同波兰

3、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科学界广泛的认同。例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缄默的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在大部分。缄默的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RonYang)“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必须依赖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一种完全明确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这表明,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础,一切明确知识都有默会的根源。从根本上讲,语言符号的使用(包括赋义

4、和理解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默会行动。4、与显性知识的区分(1)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公共的,而隐性知识是难以规范的、零星的,并且常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交织在一起。(2)显性知识所陈述的内容往往得到了科学的证实或检验,而隐性知识背后的科学道理还不甚明了。(3)显性知识是稳定的、明确的,是能够复现的,而隐性知识难以捉摸、含糊不清,没有定形。(4)显性知识通常已经经过编码或者格式化、结构化,因此,可以用公式、定理、规律、原则、制度、法规、软件程序和说明书等方式来表达,而隐性知识尚未编码和格式化,更多地需要用诀窍、个人

5、特技、习惯、信念等形式呈现。(5)显性知识的使用者对所使用的知识有着明确的认识,而隐性知识的使用者则对所使用的知识不甚了解。(6)显性知识容易被储存、理解、传递和分享,而隐性知识则不易保存、传递、掌握和分享。5、类型(1)缄默的程序性知识(如知道如何骑自行车)与缄默的陈述性知识(如“打雷是因为天公发怒”)。(2)缄默的具体知识与缄默的认识模式(如缄默的分类模式、推理模式、审美模式等)。例如,英国美术教师苔伯尔在反思自己的美术教学时发现,他所教的孩子在绘画时,关注的不是物体的视觉效果,而是物体的实际功能以及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他们会根据物体的功能及它

6、们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来安排画面的布局。例如,他们会将那些自己认为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物体放在画面的重要位置,而且画得很大、很认真,而将那些他们认为没有什么用途的物体放在画面的次要位置,画得比较小也比较不认真。这一例子表明,儿童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所获得的“缄默的审美模式”对艺术课教学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不理解这一点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得出这些孩子缺乏艺术才能的结论。(3)认识者没有明确意识到的知识和认识者虽然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4)在前语言阶段,婴儿的学习完全是一种默会的认识。这种默会认识与人类学会了语言之后所具有的默会认识

7、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默会认识。事实上,默会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明确知识的学习。6、默会知识的习得方式(1)通过显性知识及其辩护理由的自然遗忘而获得。(2)通过实践活动(如反复操练和训练)的方式获得,如技能的强化训练。(3)通过建立“师徒学艺制”的方式获得:隐性知识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实现转移。(4)通过使他人隐性知识外显化而获得:对他人的隐性知识加以显性化、符号化,然后对它的合理性加以检验、修正与利用。在这里,默会知识的外显化以及它的检验,必须借助个体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而个体自我反思能力的获得又必须借助一定外显知识的掌握才行。(二)什么是默会认识?1、所谓

8、缄默的认识,是认识者使附随认识与中心认识“缄默整合”(tacitintegration)起来的一种认识机制(这里的整合者是“认识者”,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