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

ID:21733397

大小:8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4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_第1页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_第2页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_第3页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_第4页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及其教育意蕴一、背景(1)个人背景:默会知识的概念和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波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探究。该理论不只是在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人类文化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如科学、伦理、政治、法、经济、教育等。(2)理智背景:挑战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对话《拉凯斯篇》,该对话的主题是“勇敢”。在有关“勇敢”的对话讨论中,苏

2、格拉底提出,“我们既然知道,那么也一定能够说出来”。作为将军的拉凯斯说,“我以为自己对勇敢的性质是知道的,但不知怎么地,我总是抓不住它,无法说出它的性质。”按照苏的看法,拉凯斯既然不能说出勇敢的性质,那么,实质上他不知道什么是勇敢。“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这个思想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和上述“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知趣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和正当性。(3)知识界的广泛认同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

3、识理论,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科学界广泛的认同。例如,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有关事实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如有关自然法则和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完成某种活动的技艺和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如何某些事的信息。在这里,前两类知识主要通过书籍、报刊、光盘、数据库等载体,能够用语言、文字、数字和图表清楚地表达的知识,属显性知识,后两类往往难于编码和度量,是存储于人们头脑中

4、的属于个人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常隐含于人的行动之中,属难以量化处理的隐性知识。二、何谓默会知识理论?(一)什么是默会知识?1、定义:“默会的知识”(又称“沉默的知识”,又称“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楚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in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knowledge)。“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

5、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2、范例例证: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日:“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日:“圣人之言”。日:“圣人在乎?”公日:“已死矣。”日:“然而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日:“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说,无说则死。”轮扁日:“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进。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和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默会知识的范例体现了智力的

6、各种性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定力。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3、特征:(1)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非命题和语言所能尽,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2)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3)不易大规模积累、蕴躲和传播。(4)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看法,以为默会知识固然是无法言传的,但却是可以意会的,可意会意味着可提取、可反思、可交流)。(5默会知知趣对于明确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和根源性。“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沉默的知识则是隐躲在冰山底部在大部分。沉默的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

7、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RonYang)“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必须依靠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一种完全明确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这表明,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础,一切明确知识都有默会的根源。从根本上讲,语言符号的使用(包括赋义和理解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默会行动。4、和显性知识的区分(1)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公共的,而隐性知识是难以规范的、零星的,并且经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交织在一起。(2)显性知识所陈述的内容往往得到了科学的证实或检验,而隐性知识

8、背后的科学道理还不甚明了。(3)显性知识是稳定的、明确的,是能够复现的,而隐性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