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12404
大小:64.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2
《治理的两种面相及其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治理的两种面相及其逻辑-学术研究论文治理的两种面相及其逻辑蔡栋内容摘要现代治理强调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平等互动,呈现为一种共和主义意义上的政治面相,其背后是“参与的逻辑”。但在当下中国,一些人对治理的理解,侧重于自上而下的高效管理和收益核算,使治理呈现为行政的面相和“效率的逻辑”。这与治理的规范含义存在偏差。行政的面相和政治的面相在治理过程中皆必不可少,但居于核心地位的应该是政治的面相及其“参与的逻辑”。这是由多元化社会事实的出现和现代性观念的兴起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理念和社会发展实际决定的。认识到二者的主次关系,意味着
2、对当下中国治理概念的某种再理解:治理问题不应被理解为一个主客体之间“治与被治”的问题,而应该被理解为主体间的丰富的互动关系。同时,在思考中国当下的治理问题时,还应注意:在手段与目的之间做出正确的定位,在示范与学习之间做好恰当的兼顾,在保障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之间做好必要的协调。关键词治理政治的行政的参与的逻辑效率的逻辑作者蔡栋,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生。(上海200241)对“治理”的不同理解:政治的抑或行政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的含义,带有明显的政治面相。这里所谓的“政治”,是共和主义语境下的“政治”,与“行政”
3、相对。按照汉娜·阿伦特的理解,政治是平等有尊严的个体在公共领域通过行动与言说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积极参与,它以人类的复数性、多元性为前提,因此它反对一种整齐划一式的管理;它以自由为原则,区别于维持生命必需的必然性的活动。而治理也意味着参与主体的多样化:治理行为者不限于政府,更多地强调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和公民个体参与治理;治理有别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更多地依赖社会网络的自治与互动;臻于善治并不取决于政府的权力与命令,政府的责任在于调控和引导。可以看出,治理与政治的核心在于社会力量与公民个体的积极主动参与,且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当治理
4、呈现出政治的面相时,其主导逻辑正是一种“参与的逻辑”。然而,在当下中国的社会,一些人对治理的理解,偏离了这种“参与的逻辑”。如有些地方政府,提及社会治理,总会如企业一般先把效率与收益视为首要考量标准,重经济利益而忽略公共福祉。领导班子的运作,亦如企业、公司之运行。有学者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概括为“地方政府公司化”,并认为这是造成治理危机的因素之一。公司化的地方政府,实质上是将对效率的考量置于对民众参与的重视之上。在这种思路看来,民众对治理的参与,是否有意义,要取决于效率这个指挥棒。很多民众也以“公司一客户”关系来想象政府与自身的关系,他们部分也
5、是基于对效率的考量,希望政府能够像在客户严苛眼光审视下的公司一样,提供最高效的公共服务。但在这种想象中,他们往往忽略了自身对于治理的参与,而倾向认为政府应该为了提高效率而加强行政管控的力度。另外,在学界,治理的技术手段始终是讨论的热点。这种讨论当然非常有意义,治理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然而,按照对治理的规范理解,技术手段与公民参与相比是居于第二位的。技术进步与否始终是与量化的绩效指标联系在一起的,对技术手段的过分强调,仍容易出现对治理的唯效率论式的理解。其实,当下中国社会这些林林总总的对治理与原本含义有出入的认识,多数是从“行政”的
6、一面来理解的:强调政府的权威和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注重如臂使指般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模式,重视管理层级、秩序与高效。当以行政的面相来理解治理时,已经默认了“效率的逻辑”是其支配逻辑。首先必须承认,行政的一面与其背后“效率的逻辑”,对于治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治理的最终归宿,是最大程度地实现政策目标,“保证社会秩序和集体行动”。这个过程当然离不开成本的计算,也离不开一定程度的政府权威和行政管控。脱离效率和秩序谈参与,可能会导致出现民众的“过度参与”、无序参与等乱象。正如福山所认为的,国家行政能力的薄弱会反过来影响社会问题、公共福利问题的
7、解决——“国家构建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因为软弱无能国家或失败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从贫困、艾滋病、毒品到恐怖主义)的根源”。但治理如果忽略“政治”的一面,将带来种种严重问题,甚至会引发治理危机。唯效率论和只重视治理过程中的行政面相,将使治理出现异化:一个涉及社会自治、民众行使参与权利的政治问题,将会被简化为一个用技术即可解决的管理问题。“公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和权利话语的逻辑将会被忽视。这可能会导致一种危险观点:只要通过高超的科学管理手段,就能完成良好的治理。然而,当治理问题被化约为技术问题,治理主体的位置就会被专家或技
8、术人员垄断,被治理者潜在地被当成了物,其实质就是: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主客体关系,公民作为政治主体的参与权利丧失了,一种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即公民与公民之间、国家与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