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

ID:33199758

大小:70.8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22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_第1页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_第2页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_第3页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_第4页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疾病防治知识1幼儿急疹的防治知识1儿童心肌损害的防治知识3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5儿童急性中耳炎的防治知识10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防治知识13幼儿急疹的防治知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疫苗的普及,很多严重的以及威胁生命的传染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我国儿科疾病中,感染性疾病仍占据首位,而其中的传染性疾病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临床上,很多儿科疾病均可能出现皮疹。这其中以麻疹、幼儿急疹、肠道病毒等感染最为多见。一、病原学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其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DNA类病毒。二

2、、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二)传播途径。可经空气飞沫传播。(三)季节性。呈全年散发,但以冬春季发生较多。17(四)易感人群。多见于6月~18月的小婴幼儿。<1岁占主要比例;3岁以后少见,无性别差异。三、临床表现幼儿急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到2周。(一)一般表现。多数起病急,发热39~40℃,急性期高热可能伴有惊厥,患儿可无明显伴随症状,也可有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消化道表现可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幼儿急疹有其特点: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数日后逐渐消

3、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多以淋巴比例升高为主。2.其它。C反应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升高。3.病原学检测。多数病例通过临床特点即可进行诊断,如进行实验室确诊可进行HHV-6、7的核酸检查。(三)预后。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四、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即可,积极退热,避免高热惊厥,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辅助治疗。注意休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液量,多饮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17儿童心肌损害的防治知识儿童心肌损害是目前心血管专业临床上最常见的诊断,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受累,多于感染后出现。一、临床诊断(一)症状。主要表现为

4、长叹气、气短、乏力、倦怠、面色略显苍白;部分年长儿可诉心前区不适、胸闷、活动后疲乏;或无症状。(二)体征。可有面色略苍白,口周青。心脏查体多无明显异常,心界正常,心音有力,部分可有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早搏等。(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心肌酶: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CK-MB的升高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意义更大。2.血清肌钙蛋白(Tn)的测定常为阴性。3.心电图: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呈非特异性,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这些异常均不足以诊断心肌炎。4.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正常。可见极少量心包积液。二、治疗17(一)一般治疗。家长应注重患儿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反复的感染;尽

5、量减少活动,学龄儿童免除体育活动,避免婴幼儿剧烈哭闹。(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感染的患儿,要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三)保心肌治疗。提供心肌能量,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疗程通常3-6个月。1.西药:静脉点滴磷酸肌酸钠、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等;口服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或胶囊,辅酶Q10等。2.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等。三、鉴别诊断应除外感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室速)、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四、随访观察1

6、7治疗6个月后,患儿仍存在心电图改变不恢复、心肌酶持续升高等情况(去除感染等诱因),需酌情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螺旋CT、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重新评估患儿病情、明确心肌疾病及有否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调整治疗。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一、病因学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

7、。感染性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常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肠道外感染是肠道外组织、器官受到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因发热或病原体毒素作用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又称症状性腹泻。17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食饵性腹泻:由于食物量过多、过少,或质量不当,如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大豆、鸡蛋等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糖、蛋白质、脂肪吸收不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