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

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

ID:33198828

大小:53.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2

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_第1页
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_第2页
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法律从关羽“够哥们儿”想到“法”易水寒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一节。关羽为报曹丞相厚恩,居然敢违诸葛丞相之命,拿国家利益作交易,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按现在的逻辑讲,这算不上叛国也得是通敌。然而,关羽的“叛国”和“通敌”千百年来非但没有激起国人对他的愤恨,反而觉得他很有情有义,很够哥们儿。关羽后来被神化为仁义的化身,既和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关,也和人们推崇他重情义有关。由关羽“够哥们儿”以及人们对他这种行为的正面理解,我想到中国世俗社会仁义的力量。仁义作为一种哲学观念产生于先秦,自孔子将其

2、儒化为道德情操以来,仁义就一直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价值评判标准。一个人,讲仁义,重义气,这个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至于此人在政治上的倾向,人们倒是懒得过问。历史上的关羽为报曹丞相厚恩,拿国家利益作交易,华容道上放走曹操,人们非但不怪他,反而认为他“够哥们儿”,原因即在这里。在传统中国,仁义不但是衡量一个人是“君子”与否的标准,而且还是平衡各种社会矛盾的精神力量。有道是:“已有仁,天下归之;己有义,天下奉之。”(《通鉴》语)即是证明。想当年,义和团先山东、后直隶然后波及京津地区,而和其相连的我国的东南方却平静得多,根本

3、就没有出现义和团问题,何原因?研究此现象的专家分析说,义和团出现在北方,抛开别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北方儒化的绅商集团的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平衡社会矛盾的力量,而中国东南方则不然,绅商集团力量强盛,维系着当地社会的自发性秩序,发挥着地方社会平衡器的作用。看来,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仁义的力量不可低估。仁义,在血缘群体中体现的是“孝悌”,即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姊妹尽爱;在超血缘群体中体现的是“忠恕”,即对皇权要忠,对人则要诚实守信包容宽厚。其中除对“忠君”需要分析外,其所提倡的精神对化解诸如子女不孝、家庭不睦、邻里纠纷以及宗族纷争却十分有利。大量的事实

4、证明,在世俗社会尤其是我国的乡村,至今人们解决各种纠纷的途径仍然是:第一是“情”,第二是“礼”,第三是“理”,最后才是“法”。法的声音微弱由此可见一斑。法在世俗社会缺少信仰,是法治的悲哀。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既和传统的影响有关,也和法律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和救济不到位有关。试想一下,村民受到了村霸的欺负,担着风险选择了报案,警察要不就是不来,要不就是姗姗来迟,还别说他是否能秉公办案,法律不能解决问题,用法的成本过高,何谈法律的信仰。但,无论怎么说,儒家的仁义抑或情义,说到底还是一种“软约束”,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法治这种

5、“硬约束”。因此,实现我国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吸收儒家合理的内核,把其道德说教和法治建设结合起来。在我国,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就时下来讲,我以为最主要的仍然是要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问题,仍然是要解决法在平衡各种社会矛盾中威力不足的问题。只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法的关怀,才能增强对法的信仰,社会才会有法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