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76649
大小:9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1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按照卫办政发(2011)56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年第一季度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提供的信息对处方的用药指证、联合用药、给药频次、给药剂量、平均用药品种等项目进行点评。 我们抽查了门诊处方661张,含抗菌药物处方268张,占总处方数的40.54%;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8张,占总处方数的1.21%;限制性抗菌药物65张,占总处方数的9.83%;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112
2、张,占总处方数的16.94%;含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处方140张,占总处方数21.18%。 2012年第一季度各临床科室268张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汇总表1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1.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21.18%(140/661)。医师对患者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多选择输液,输液已经成为我国临床主要的给药途径。有报道,2011年中国输液消耗量110亿瓶,人均8瓶,远高于国际人均2.5- 3.3瓶的水平。如何减少抗菌药物的输液量,提倡非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值得推广。 2.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
3、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是时间依赖型的,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值时,细菌可迅速重新生长。应该依据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时间依赖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且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应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达到最佳抗菌效果[1]。我院门诊给予该类抗感染用药均为一日一次,不甚合理。 3.单次给药剂量1)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阿莫西林1.0g克拉维酸钾0.2g),依据2008版药物手册给药条件说明,克拉维酸钾单次剂量不应超过0.2g[2],而点评的部分处方单次剂量用到0.4g,因此建议医师根据
4、患者临床症状、体重指数及体表面积酌情给予合适的给药剂量。2)一7岁患儿,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0.2g,p.o,qd。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一般为0.25g,p.o,qd,明显剂量偏大。 4.日总剂量抗菌药的日给药剂量过少药物浓度偏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过大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头孢噻肟按照说明书一般感染一日3-4g,中重度感染6-8g静脉滴注,而我们的某些处方中头孢噻肟2.0g静滴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 5.遴选药物不适宜的涉及到的药品为1)注射用氨曲南,适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用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
5、类过敏的患者,某处方胃溃疡患者联用氨曲南而不是经典的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和PPI联用。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某非感染性腹泻,应用热毒宁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明显无抗菌药物使用指证。 6.越级用药在急诊科出现较多,主要原因是急诊科低年资医师多,且急诊科部分病人外伤较多。 总结:自从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整治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药剂科联合医务科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下面是赠送的合同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范本为大家整理提供,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6、 一、_________培训学校聘请_________籍_________(外文姓名)_________(中文姓名)先生/女士/小姐为_________语教师,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精神,自愿签订本合同并保证认真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各项义务。 二、合同期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三、受聘方的工作任务(另附件1) 四、受聘方的薪金按小时计,全部以人民币支付。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 1.聘方向受聘方提供意外保险。(另附2) 2.每年聘方向受聘期满的教师提供一张__
7、_______至_________的来回机票(金额不超过人民币_________元整)或教师凭机票报销_________元人民币。 六、聘方的义务: 1.向受聘方介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聘方有关工作制度以及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 2.对受聘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对受聘方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4.按时支付受聘方的报酬。 七、受聘方的义务: 1.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 2.遵守聘方的工作制度和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接受聘方的工作安排、业务指导、检查和评估。未经聘方同意,不得兼任与聘方无关的其他劳务。 3.按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