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ID:33155164

大小:1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1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2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3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4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一、   知识网络二、复习要点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向。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2f)时,能成、的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

2、(f

3、镜(凸透镜)使这个实像再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可以看见微小物体。9.望远镜的原理是: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像,再经目镜使这个像再成一个像。我们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望远镜还起到增大“视角”的作用。三、考点分析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四、经典题解【例1】小明用焦距为l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问的距离应是cm。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

4、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l0cm。启迪:本题考查光学仪器之一的放大镜的应用,解答这类光学仪器应用题时,应密切联系相关的光学知识进行分析。【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二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表格中分析以上数据你能访到什么结论?(

5、写出两条即可)解析:(1)分析光屏找不到清晰像的原因,可能有:①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放在焦点上;③蜡烛放在焦点以内;①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2)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②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启迪:此题把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一起考查。解题时应在已做过实验基础上,运用实验知识查问题找原因。实

6、验数据分析对比得结论,关键在于正确找出有可比性的对应组的数据。【例3】如图3—l所示,B为AC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A.应该放在B、C之间B.应该放存A、B之间C.应该放在B点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解析:由“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烛焰应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而像应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本题中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大于像与凸透镜问的距离,即凸透镜应该靠近光屏。答案为A。启迪:本题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解题时注意物

7、距和像距的关系,在实验探究时可总结这方面规律(如例3),也可用作图成像法显现这方面的规律。【例4】爷孙两人各有一副眼镜,看起来几乎一样。但其中一副是远视眼镜(老花镜),另一副是近视眼镜.不准用手触摸眼镜片,如何区分?请说出3种方法。解析:表面上看是区分眼镜,但实质上是考查怎样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因为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区分方法如下:(1)太阳光聚焦法:把眼镜片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的就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2)近看法:把眼镜片放在书报上,看到的字迹放大的就是远视眼镜。(3)远看法:平举起眼镜,看远处物体通过眼镜后能成倒

8、立像的是远视眼镜。启迪:区分凸、凹透镜,应从凸、凹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