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38167
大小:74.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1
《论文资料:试论《教堂尖塔》中狂欢化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教堂尖塔》中狂欢化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杨泽04501055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曾思艺摘要: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堂尖塔》被评论界公认为作者最难懂的作品。由于作者对书中意象的处理手法过于复杂,招来了批评家及读者的诸多非难。笔者认为,这种复杂的意象处理与狂欢化手法关系甚为密切。本文对作品的狂欢化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试图说明戈尔丁这一手法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威廉·戈尔丁;教堂尖塔;狂欢化;超越性OnCarnivalizedTechniqueusedinTheSpireAbstract:TheSpire,oneoftherepresentat
2、iveworksofthefamousBritishnovelistWilliamGolding,isidentifiedbycriticsasthemostobscurework.Becauseofthecomplexofimageryinthenovel,itisconstantlycriticizedbycriticsandreaders.AsfarasIamconcerned,Ibelievethiscomplexofimageryiscloselyrelatedtothecarnivalizedtechniqueusedinthenovel.Thispaperatt
3、emptstoexaminethecarnivalizationadoptedinTheSpireandtriestoexplainitsimportantfunction.Keywords:Williamgolding;TheSpire;Carnivalization;Tanscendentality《教堂尖塔》(又译《塔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第五部作品。作品讲述了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教长乔斯林感到上帝的召唤,不顾教士的反对,也不理睬营造商罗杰·梅森的忠告,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硬要建造一座四百英尺高的教堂尖塔。随着工程的进展,尖塔不堪重负,内
4、层木架和外层石块纷纷坠落,乔斯林也在失败和痛苦中走完了人生的旅程。这部看似情节简单的作品却由于“过于复杂和对读者的要求太高而不能得到普通读者的认可,甚至惹来评论界的猛烈抨击”[1]。有人甚至宣称:“事实证明,戈尔丁在《塔尖》中的这种写法,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然,为什么他在写完《塔尖》后竟转回到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呢?”[2]但笔者认为,《教堂尖塔》之所以深晦难懂,是由于作者在作品中广泛运用的文学狂欢化手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宗教世界中严肃崇高的等级界限,形成了诙谐、反讽、悲喜交加的形式。“狂欢化”这一概念是俄国著名学者巴赫金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狂欢化”是把狂欢节的
5、一整套形式以及它所体现的世界感受转化为文学的语言。他说:“狂欢式转为文学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3],而受狂欢节民间文学影响的文学就是狂欢化文学。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晰文学的狂欢化和狂欢化文学两个概念。巴赫金在其专著《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详细阐述了狂欢化文学等相关问题。在这部专著中巴赫金认为,狂欢化文学体现的是民间狂欢节所体现的民间狂欢文化,是上千年形成的民间诙谐文化的产物。狂欢化文学侧重于对一种形成已久的文体的阐述。而在修订后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原名《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中他补充叙述的文学狂欢化有关内容则更多强调它是一
6、种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并与其复调小说的对话理论息息相关。狂欢化文学与文学的狂欢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形成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体系。巴赫金上述两部重要著作其实早在五十年代以前就已完成,但是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在俄国国内产生影响。巴赫金在西方受到重视则得力于克里斯蒂娃和托多罗夫两位学者。这两位前保加利亚的学者于60年代后期先后移居法国,并将巴赫金的理论介绍给欧洲学术界的中心——巴黎学界。因此很难说戈尔丁在写作《教堂尖塔》(1964年)时曾经接触过巴赫金的理论。但是由于欧洲狂欢化文学传统本出一源以及后现代文学思潮颠覆传统的精神。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详细阐述的
7、狂欢广场扩大化、狂欢仪式戏谑化、狂欢时间相对化以及形象意义双重化等文学狂欢化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更深刻理解戈尔丁的《教堂尖塔》提供了有力依据。《教堂尖塔》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一座虚拟的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戈尔丁选取教堂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所有其深刻的原因。教堂这一特殊的场所对于西方人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堂中,我们可以遇到形形色色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他们当中既有犯了罪过的人又有严守教规的人;既有不思悔改的人又有忏悔者;既有受到惩罚的人又有得到拯救的人。在教堂里,多元化变成了永恒的现象。无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