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37856
大小:1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1
《论文资料:《云雀结的组合造型》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云雀结的组合造型》说课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本课的教材内容出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劳动技术六年级(试用本)第二章绳结工艺——饰结,云雀结的编织与组合变化部分。二期课改提出了“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新目标。其中能设计是高层次目标,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前二节课学习编织三环结、吉祥结和如意结、云雀结的内容后,学生已基本学会识图,掌握了绳编的基本技术。因此在第三、四节课编织部分以一些基本结的变化组合来构造平面或是立体的编织作品是主要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结的变化、组合方法与规律;学会动手运用所学的基本结技术,设计和创新出有个
2、性、有创意的绳编作品,而云雀结正是体现这一目标的良好载体。云雀结是中国结艺中的一个基本结,它象一个小的元素,组合以后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形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是培养学生设计思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题材。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经过了前二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识图能力,有一定的绳编技能基础,但只有临摹,没有创新,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选用云雀结作为载体,学习基本结的组合变化,使学生掌握编织组合造型的方法和规律。学会设计、编织复杂的有新意的编织作品是非常有益的。要掌握云雀结的组合变化方法,首先要学会编结云雀结,因此,在前阶
3、段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云雀结的编织技能,作好铺垫工作。而把掌握组合方法,进行创新设计作为本课的重点。根据上述几点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二、达标方法为了很好的达标,我以二期课改新理念为主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循序渐进的模式,运用引导式设问、观察、比较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导入教学;并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5性。为了使学生有效的掌握云雀结的组合规律,我制作和准备了大量的范例,让学生欣赏、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分成两类,一类是云
4、雀结的多种组合作品。这类作品美观、观赏性强。另一类是云雀结的单一组合作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代表性等特点。这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使教学紧凑、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在实物投影下能更清晰有效的观赏分析作品。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估计与对策考虑到这2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以及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可能会有学生不能完成设计制作。因此,我一方面突出云雀结的组合变化的一些因素、规律,另一方面也加强课堂上的个别辅导,让一时未形成自己设计思路的学生,模仿教师范例或采用其他同学的设计,也完成了作品。5云雀结的组合造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5、(1)掌握不同的云雀结组合方法,并设计出各种云雀结组合造型。(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组合云雀结,完成一件自己设计的作品。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云雀结的不同组合方式。(2)通过结形特征的概括,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了云雀结组合造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讨论、探索与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2)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和审美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探索云雀结的不同组合方式。 2.激发并引导学生设计不同造型的云雀结作品。难点:尝试编结自己设计的云雀结组合作品。[教学准
6、备]教具:丝绳、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欣赏作品等。学具:丝绳、剪刀、钥匙圈、自备铁丝造型、打火机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云雀结编织工艺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作品欣赏:彩绳套环、向日葵(花卉造型)等。(二)请同学谈谈这两个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在这两个作品中有一个我们学过的结——云雀结;今天我们来学习云雀结的组合造型。出示课题:云雀结的组合造型二、云雀结的组合造型(一)复习云雀结编结方法和技能1.结形特征:两只绳耳似剪刀,左右对称编有衬。(出示云雀结图片)52.两种编结方法:a.对称编结法b.单线编结法编结口诀:从前绕后穿出
7、,从后绕前穿进。(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二)探索云雀结的组合方式1.分析思考:怎样变化,云雀结能组合出新的不同的造型?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2.观察、分析、讨论与概括:(出示各种组合的云雀结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出制作的方法,采用了怎样的组合形式。)单一组合方式的作品赏析多种方式结合的作品赏析绳带数量绳带数量绳带颜色绳带颜色组绳耳长度绳耳长度合衬衬…………三、设计与实践(一)学生设计制作方案。设计指导:图样与文字相结合绘出设计稿。1.确定主题:云雀结组合作品。52.确定挂件的各个组成部分:起始结、云雀结组合、配件、终
8、止结、流苏等。3.选择材料与工具。4.设计工艺流程,明确操作技法。(二)交流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思路。1.全班交流与学生之间个别交流相结合,指出优缺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