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2量2:墨.密级:公珏单位代码:学号:100862008004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ResearchontheDevelopmentPatternofLowCarbonUrbanofOurCountry学位申请人:袁艺指导教师:王双进教授学科专业:区域经济学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答辩日期: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经学文借行 当今气候变化所涉及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碳排放则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碳排放相交映,因此,遏制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是建设低碳城市。当前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增长加速,碳排放则日益增加,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拥入城市、从而城市人口的增长推动了城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因此,城市如何节能减排成为其发展的重点。目前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传统城市的外延增长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城市发展模式必须转型。在此背景下、各国相继提出了低碳概念并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新概念,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气候组织先后确定上海和保定等若干城市为低碳城市试点,而本文就是研究这些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从而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典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其次,分析与研究了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从而构建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优势因素的低碳城市发展发展模式选择的方法。通过分析城市的各项潜在低碳发展优势来确定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优势因素,从优势因素的角度出发制定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和引导优势因素,形成有城市自身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通过剖析保定市低碳发展模式分析的实例,对模式选择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论文的成果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模糊综合评价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PaHernofLow-CarbonUrbanofOurCountryName:YuanYiTutor:WangShuangJinMajor:RegionalEconomicsAbstractTodaytheissueofclimatechangehasincreasinglybeeninvolvedintheimpactofhumanactivities,andtheimpactofcarbonemissionsisbecomingamajorfactoringlobalclimatewanning,research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discovertheurbanizationandcarbonemissionscomplementeachother,Therefore,thefirstchoicetocurbglobalwarmingistobuildlow—carboncity.economyandurbanizationofourcountryaregrowthquickly,alsocarbonemissionsaregrowing,Since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Largenumberofpeoplecrowdedintothecity,Theurbanpopulationgrowthwhichpromotesthegrowthofurbanenergyconsumption,Therefore,thecitywillbecometheenergyconservationtoreducearowofkeypoint.Currentglobalarefacedwithclimatechangeandresourcesenvironmenthugepressure,theepitaxialgrowthofthetraditionalcity-styledevelopmentmodelhasbeendifficulttoadapttothenew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needs,modeofcitydevelopmentmustmakethetransition.Inthiscontext,countrieshaveputforwardtheconceptoflow·carbonandthenputforwardnewconceptWhicharealowcarboneconomyandlowcarboncities.AtthesametimetheWWFandtheClimateGrouphasidentifiedanumberofcitiessuchasShanghaiandBaodingcitytopilotalow—carbon,Thispaperisthestudyoftheselow—carbonmodeofcitydevelopment,SOastocontributetocurbingglobalwarming.Basedontheanalysisofalowcarboneconomyandlowcarboncitiesinthefoundation,hasstudiedthecitytheconnotationoflowcarbondevelopmentmode,summarizesthedomesticandfo而舶typicallowcarbonmodeofcitydevelopment.Secondly,theanalysisandstudytheimpactoflow-carboncitydevelopmentmodethemainfactor,Constructindicatorsystemfactors,BasedontheadvantageoflowcarbonurbandevelopmentfactorsdevelopmentpaRemchoicemethod.Determinetheeffectsoflow-carboncitydevelopmentmodeselectionadvantagefactorsByanalyzingthepotentialurbanadvantagesoflow-carbon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advantagesformulateddevelopmentstrategy,Fullyexertandguidetheadvantages,Formthecharacteristicofoneselflow-carbondevelopmentmodel.ThespecificapplicationofpattemchoicemakesapositiveanalysisbyanalyzingtheBaoDingcitylow-carbondevelopmentmodeanalysisexample,summarizedachievements,pointdoutthelimitationsofthe study,Meanwhileproposedthenextresearchdirection.Keywords:Low-c街bonU而an:DevelopmentPattern:FuzzyeomPrehensiveevaluation 目录l弓I言⋯⋯⋯⋯⋯⋯⋯⋯⋯⋯⋯⋯⋯⋯⋯⋯⋯⋯⋯⋯⋯⋯⋯⋯⋯⋯⋯⋯⋯⋯⋯⋯⋯⋯⋯⋯⋯⋯⋯⋯⋯⋯⋯⋯⋯⋯⋯⋯⋯⋯.11.1研究背景及意义⋯⋯⋯⋯⋯⋯⋯⋯⋯⋯⋯⋯⋯⋯⋯⋯⋯⋯⋯⋯⋯⋯⋯⋯⋯⋯⋯⋯⋯⋯l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l1.2.1国外研究现状⋯⋯⋯⋯⋯⋯⋯⋯⋯⋯⋯⋯⋯⋯⋯⋯⋯⋯⋯⋯⋯⋯⋯⋯⋯⋯⋯⋯⋯l1.2.2国内研究现状⋯⋯⋯⋯⋯⋯⋯⋯⋯⋯⋯⋯⋯⋯⋯⋯⋯⋯⋯⋯⋯⋯⋯⋯⋯⋯⋯⋯..31.3研究内容⋯⋯⋯⋯⋯⋯⋯⋯⋯⋯⋯⋯⋯⋯⋯⋯⋯⋯⋯⋯⋯⋯⋯⋯⋯⋯⋯⋯⋯⋯⋯⋯⋯⋯51.4研究方法⋯⋯⋯⋯⋯⋯⋯⋯⋯⋯⋯⋯⋯⋯⋯⋯⋯⋯⋯⋯⋯⋯⋯⋯⋯⋯⋯⋯⋯⋯⋯⋯⋯。51.5可能的创新点⋯⋯⋯⋯⋯⋯⋯⋯⋯⋯⋯⋯⋯⋯⋯⋯⋯⋯⋯⋯⋯⋯⋯⋯⋯⋯⋯⋯⋯⋯⋯⋯5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62.1概念界定⋯⋯⋯⋯⋯⋯⋯⋯⋯⋯⋯⋯⋯⋯⋯⋯⋯⋯⋯⋯⋯⋯⋯⋯⋯⋯⋯⋯⋯⋯⋯⋯⋯.62.1.1低碳经济概念界定⋯⋯⋯⋯⋯⋯⋯⋯⋯⋯⋯⋯⋯⋯⋯⋯⋯⋯⋯⋯⋯⋯⋯⋯⋯⋯⋯62.1.2低碳城市的概念及界定⋯⋯⋯⋯⋯⋯⋯⋯⋯⋯⋯⋯⋯⋯⋯⋯⋯⋯⋯⋯⋯⋯⋯⋯⋯62.2低碳城市的的基础理论⋯⋯⋯⋯⋯⋯⋯⋯⋯⋯⋯⋯⋯⋯⋯⋯⋯⋯⋯⋯⋯⋯⋯⋯⋯⋯⋯.62.2.1可持续发展理论⋯⋯⋯⋯⋯⋯⋯⋯⋯⋯⋯⋯⋯⋯⋯⋯⋯⋯⋯⋯⋯⋯⋯⋯⋯⋯⋯一62.2.2科学发展观⋯⋯⋯⋯⋯⋯⋯⋯⋯⋯⋯⋯⋯⋯⋯⋯⋯⋯⋯⋯⋯⋯⋯⋯⋯⋯⋯⋯⋯.73国内外发展低碳城市模式的探索实践⋯⋯⋯⋯⋯⋯⋯⋯⋯⋯⋯⋯⋯⋯⋯⋯⋯⋯⋯⋯⋯⋯⋯⋯.83.1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83.1.1英国模式——以伦敦为例⋯⋯⋯⋯⋯⋯⋯⋯⋯⋯⋯⋯⋯⋯⋯⋯⋯⋯⋯⋯⋯⋯⋯⋯83.1.2美国模式一以硒雅图为例⋯⋯⋯⋯⋯⋯⋯⋯⋯⋯⋯⋯⋯⋯⋯⋯⋯⋯⋯⋯⋯⋯⋯93.1.3日本模式——以东京为例⋯⋯⋯⋯⋯⋯⋯⋯⋯⋯⋯⋯⋯⋯⋯⋯⋯⋯⋯⋯⋯⋯⋯⋯93.1.4国外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小结⋯⋯⋯⋯⋯⋯⋯⋯⋯⋯⋯⋯⋯⋯⋯⋯⋯⋯⋯⋯⋯⋯.103.2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ll3.2.1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113.2.2国内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小结⋯⋯⋯⋯⋯⋯⋯⋯⋯⋯⋯⋯⋯⋯⋯⋯⋯⋯⋯⋯⋯⋯l14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分析⋯⋯⋯⋯⋯⋯⋯⋯⋯⋯⋯⋯⋯⋯⋯⋯⋯⋯⋯⋯⋯⋯⋯⋯⋯.134.1资源禀赋⋯⋯⋯⋯⋯⋯⋯⋯⋯⋯⋯⋯⋯⋯⋯⋯⋯⋯⋯⋯⋯⋯⋯⋯⋯⋯⋯⋯⋯⋯⋯⋯⋯134.4.1自然资源⋯⋯⋯⋯⋯⋯⋯⋯⋯⋯⋯⋯⋯⋯⋯⋯⋯⋯⋯⋯⋯⋯⋯⋯⋯⋯⋯⋯⋯⋯.134.4.2非自然资源⋯⋯⋯⋯⋯⋯⋯⋯⋯⋯⋯⋯⋯⋯⋯⋯⋯⋯⋯⋯⋯⋯⋯⋯⋯⋯⋯⋯⋯一l34.2经济发展水平⋯⋯⋯⋯⋯⋯⋯⋯⋯⋯⋯⋯⋯⋯⋯⋯⋯⋯⋯⋯⋯⋯⋯⋯⋯⋯⋯⋯⋯⋯。144.3产业因素⋯⋯⋯⋯⋯⋯⋯⋯⋯⋯⋯⋯⋯⋯⋯⋯⋯⋯⋯⋯⋯⋯⋯⋯⋯⋯⋯⋯⋯⋯⋯⋯⋯144.4能源因素⋯⋯⋯⋯⋯⋯⋯⋯⋯⋯⋯⋯⋯⋯⋯⋯⋯⋯⋯⋯⋯⋯⋯⋯⋯⋯⋯⋯⋯⋯⋯⋯⋯144.5低碳基础设施⋯⋯⋯⋯⋯⋯⋯⋯⋯⋯⋯⋯⋯⋯⋯⋯⋯⋯⋯⋯⋯⋯⋯⋯⋯⋯⋯⋯⋯⋯⋯.154.5.1交通系统⋯⋯⋯⋯⋯⋯⋯⋯⋯⋯⋯⋯⋯⋯⋯⋯⋯⋯⋯⋯⋯⋯⋯⋯⋯⋯⋯⋯⋯⋯l54.5.2绿色环保建筑⋯⋯⋯⋯⋯⋯⋯⋯⋯⋯⋯⋯⋯⋯⋯⋯⋯⋯⋯⋯⋯⋯⋯⋯⋯⋯⋯⋯l54.6社会消费模式⋯⋯⋯⋯⋯⋯⋯⋯⋯⋯⋯⋯⋯⋯⋯⋯⋯⋯⋯⋯⋯⋯⋯⋯⋯⋯⋯⋯⋯⋯..154.7政策因素⋯⋯⋯⋯⋯⋯⋯⋯⋯⋯⋯⋯⋯⋯⋯⋯⋯⋯⋯⋯⋯⋯⋯⋯⋯⋯⋯⋯⋯⋯⋯⋯⋯⋯16 4.7.1硬件建设政策⋯⋯⋯⋯⋯⋯⋯⋯⋯⋯⋯⋯⋯⋯⋯⋯⋯⋯⋯⋯⋯⋯⋯⋯⋯⋯⋯..4.7.2软件建设政策⋯⋯⋯⋯⋯⋯⋯⋯⋯⋯⋯⋯⋯⋯⋯⋯⋯⋯⋯⋯⋯⋯⋯⋯⋯⋯⋯⋯5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模型选择⋯⋯⋯⋯⋯⋯⋯⋯⋯⋯⋯⋯⋯⋯⋯⋯⋯⋯⋯⋯⋯⋯⋯⋯⋯⋯⋯.175.1基于优势因素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分析⋯⋯⋯⋯⋯⋯⋯⋯⋯⋯⋯⋯⋯⋯⋯⋯⋯⋯.175.2模型评价的方法选择⋯⋯⋯⋯⋯⋯⋯⋯⋯⋯⋯⋯⋯⋯⋯⋯⋯⋯⋯⋯⋯⋯⋯⋯⋯⋯⋯⋯175.2.1主成分分析法⋯⋯⋯⋯⋯⋯⋯⋯⋯⋯⋯⋯⋯⋯⋯⋯⋯⋯⋯⋯⋯⋯⋯⋯⋯⋯⋯⋯..175.2.2层次分析法⋯⋯⋯⋯⋯⋯⋯⋯⋯⋯⋯⋯⋯⋯⋯⋯⋯⋯⋯⋯⋯⋯⋯⋯⋯⋯⋯⋯⋯.185.2.3模糊综合评价法⋯⋯⋯⋯⋯⋯⋯⋯⋯⋯⋯⋯⋯⋯⋯⋯⋯⋯⋯⋯⋯⋯⋯⋯⋯⋯⋯⋯185.3模型构建⋯⋯⋯⋯⋯⋯⋯⋯⋯⋯⋯⋯⋯⋯⋯⋯⋯⋯⋯⋯⋯⋯⋯⋯⋯⋯⋯⋯⋯⋯⋯⋯⋯.185.3.1构建低碳城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185.3.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选择分析⋯⋯⋯⋯⋯⋯⋯⋯⋯⋯⋯⋯⋯⋯⋯⋯⋯⋯⋯⋯⋯⋯206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分析⋯⋯⋯⋯⋯⋯⋯⋯⋯⋯⋯⋯⋯⋯⋯⋯⋯⋯⋯⋯⋯⋯⋯⋯⋯⋯⋯246.1影响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246.1.1资源禀赋⋯⋯⋯⋯⋯⋯⋯⋯⋯⋯⋯⋯⋯⋯⋯⋯⋯⋯⋯⋯⋯⋯⋯⋯⋯⋯⋯⋯⋯⋯.246.1.2经济发展水平⋯⋯⋯⋯⋯⋯⋯⋯⋯⋯⋯⋯⋯⋯⋯⋯⋯⋯⋯⋯⋯⋯⋯⋯⋯⋯⋯⋯..246.1.3产业因素⋯⋯⋯⋯⋯⋯⋯⋯⋯⋯⋯⋯⋯⋯⋯⋯⋯⋯⋯⋯⋯⋯⋯⋯⋯⋯⋯⋯⋯⋯⋯256.1.4能源冈素⋯⋯⋯⋯⋯⋯⋯⋯⋯⋯⋯⋯⋯⋯⋯⋯⋯⋯⋯⋯⋯⋯⋯⋯⋯⋯⋯⋯⋯⋯⋯256.1.5低碳基础设施⋯⋯⋯⋯⋯⋯⋯⋯⋯⋯⋯⋯⋯⋯⋯⋯⋯⋯⋯⋯⋯⋯⋯⋯⋯⋯⋯⋯266.1.6社会消费模式⋯⋯⋯⋯⋯⋯⋯⋯⋯⋯⋯⋯⋯⋯⋯⋯⋯⋯⋯⋯⋯⋯⋯⋯⋯⋯⋯⋯⋯266.1.7政策因素⋯⋯⋯⋯⋯⋯⋯⋯⋯⋯⋯⋯⋯⋯⋯⋯⋯⋯⋯⋯⋯⋯⋯⋯⋯⋯⋯⋯⋯⋯.266.2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分析⋯⋯⋯⋯⋯⋯⋯⋯⋯⋯⋯⋯⋯⋯⋯⋯⋯⋯⋯⋯⋯⋯⋯276.2.1确定权重⋯⋯⋯⋯⋯⋯⋯⋯⋯⋯⋯⋯⋯⋯⋯⋯⋯⋯⋯⋯⋯⋯⋯⋯⋯⋯⋯⋯⋯⋯。276.2.2构建模糊评价矩阵⋯⋯⋯⋯⋯⋯⋯⋯⋯⋯⋯⋯⋯⋯⋯⋯⋯⋯⋯⋯⋯⋯⋯⋯⋯⋯.286.2.3综合评判⋯⋯⋯⋯⋯⋯⋯⋯⋯⋯⋯⋯⋯⋯⋯⋯⋯⋯⋯⋯⋯⋯⋯⋯⋯⋯⋯⋯⋯⋯⋯296.2.4评价结果分析与应用⋯⋯⋯⋯⋯⋯⋯⋯⋯⋯⋯⋯⋯⋯⋯⋯⋯⋯⋯⋯⋯⋯⋯⋯⋯.3l6.3保定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实施⋯⋯⋯⋯⋯⋯⋯⋯⋯⋯⋯⋯⋯⋯⋯⋯⋯⋯⋯⋯⋯⋯⋯⋯⋯337结束语⋯⋯⋯⋯⋯⋯⋯⋯⋯⋯⋯⋯⋯⋯⋯⋯⋯⋯⋯⋯⋯⋯⋯⋯⋯⋯⋯⋯⋯⋯⋯⋯⋯⋯⋯⋯⋯⋯34参考文献⋯⋯⋯⋯⋯⋯⋯⋯⋯⋯⋯⋯⋯⋯⋯⋯⋯⋯⋯⋯⋯⋯⋯⋯⋯⋯⋯⋯⋯⋯⋯⋯⋯⋯⋯⋯⋯.35附匀之⋯⋯⋯⋯⋯⋯⋯⋯⋯⋯⋯⋯⋯⋯⋯⋯⋯⋯⋯⋯⋯⋯⋯⋯⋯⋯⋯⋯⋯⋯⋯⋯⋯⋯⋯⋯⋯⋯⋯⋯⋯⋯⋯⋯⋯⋯⋯⋯⋯..38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2作者简介⋯⋯⋯⋯⋯⋯⋯⋯⋯⋯⋯⋯⋯⋯⋯⋯⋯⋯⋯⋯⋯⋯⋯⋯⋯⋯⋯⋯⋯⋯⋯⋯⋯⋯⋯⋯..43墅|【谢⋯⋯⋯⋯⋯⋯⋯⋯⋯⋯⋯⋯⋯⋯⋯⋯⋯⋯⋯⋯⋯⋯⋯⋯⋯⋯⋯⋯⋯⋯⋯⋯⋯⋯⋯⋯⋯⋯⋯⋯⋯⋯⋯⋯⋯⋯⋯⋯⋯..44— 1.1研究背景及意义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等问题,这些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酷事实,也是世界各国所要面对的严重危机和挑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成正相关关系,所以建设低碳城市是遏制全球气候升温的首要选择。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加速,碳排放必然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均耗能快速速增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必然将引起交通耗的能增加,最后必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因此,最终城市则必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建设的时期,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这一趋势将持续。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高速发达的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后,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城市的外延增长式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在此背景下,各国相继提出了低碳概念并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新概念,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气候组织先后确定上海和保定等若干城市为低碳城市试点。而本文就是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从而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因而如何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低碳城市,意义重大。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1)低碳经济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5》,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Low-CarbonEconomy),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白皮15》指出,低碳经济是指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获取更多的产出,创造途径和机会以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lll。2006年,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的5%一20%的损失,并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12】。Johnston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减少居民住宅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13】。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采用相关的政策等措施,经济增长和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减少的实现是可行的14J。Kawase等学者研究了长期气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成三个因素:C02强度、能源效率、经济活动,指出为实现600/旷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效率改进速度和C02强度减少速度 河北农业大学硕十学位(毕业)论文必须比以往40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倒引。Shimada等学者研究了一种城市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在日本滋贺运用实施【6】。气候集团在发布的《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报告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描绘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实行低碳经济带来的收益,表明低碳经济具有极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显著地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改善产品质量等,同时在新增就业方面也极具相当大的潜力,低碳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大于其它经济形态[71。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人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1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同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I引。(2)低碳城市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方面,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ardInstituteforspacestudies,NASA)JamesHansen在Sciences的论文Earthincrisis认为,到2030年应逐步淘汰所有煤化工厂,在其关闭前应征收排放税,禁止除配备了捕获和分离C02排放装置以外的新煤化工厂的建设。日本政府与学者在2004年对低碳社会模式与途径进行了研究,并于2007年2月颁布了‘日本低碳社会模式及其可行性研究》,该研究以日本2050年C02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70%为目标,提出了可供选择的低碳社会模式。并于2008年5月进一步提出‘低碳社会规划行动方案》(ADozenActionstowardsLow-CarbonSocieties):日本低碳社会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精神,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与大自然和谐生存191。从低碳城市规划与实践研究方面,英国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CarbonTrust)∞,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尸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CarbonCitiesProgrammer,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函)在LCCP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flo】。同时伦敦市也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特别是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TheMayor’SClimateChangeActionPlan)[111。GlaeserandKahn在2008年实证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城市规模、土地开发密度三者的关系,发现城市规模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存量人口人均碳排放量;而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则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的碳排放量水平就越低112】。①碳信托摹金(CarbonTrus0是2001年英国政府设立的独立公司运营机构,其使命是通过与各方组织合作,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技术,以促进英国的低碳经济转型(Http://www.carbontrust.cA).uk.)。②能源节约基金会(EST)是促进节约能源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由英国政府和私营部门资助,于1992年罩约热内卢全球峰会后成立,主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基金会的职责是与消费者、政府、第三部门和社区等合作,推动能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协助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从而降低C02排放。③其余5个示范城市是伯明翰、利物浦、纽卡斯尔、诺丁汉和谢菲尔德。2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ennyCrawford和WillFrench在2008年研究了英国空间规划(Spatialplanning)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英国的规划系统对新技术的适应度和准备度是实现低碳未来的关键,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形成将国家层面的自上而下的领导性优势和地方层面强调权利分散的灵活性优势结合起来的规划系统【l3’。W.KFong等2007年实证研究了马拉西亚能源消耗、碳减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问题。通过对各研究总结发现:高度紧凑的城市直接减少了家用汽车的使用,降低了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紧凑的城市也影响了地区供暖和冷却系统,有利于采用热电联产;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也能影响能源的使用,因为混合的.十地使用可以减少远距离的出行,影响了运输系统114]。1.2.2国内研究现状(1)低碳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等强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ll卯。从目标上,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l6】;姜克隽、胡鞍钢、张世秋分别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Il丌。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181。低碳经济:链接区域污染控制、气候变化减缓与可持续发展的桥梁1191。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量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发展120】。金涌、于矗、胡山鹰、朱兵等强调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瞄¨。从具体路径上,庄贵国{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2引。从核心上,庄贵啊1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Il61。吴晓青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231。林伯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变,意味着更清洁、更有效和尽可能低的温室气体排放【241。(2)低碳城市从内涵方面,付允、汪云林、李丁等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5】。夏垫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3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26J。金石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127l。胡鞍钢认为,在中国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低碳城市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低碳能源,提高燃气普及率、提高城市绿化率、提高废弃物处理率等方面的工作12引。林伯强认为,“低碳城市”的内容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使低碳经济最低限度地影响经济增长,平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1241。从特征方面,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中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四J。从支撑体系方面,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基本支撑体系分为以下四项:(1)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实现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和重化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的转变,利于我国减少能源消费,发展低碳经济:(2)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需预先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低碳化;(3)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为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人们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4)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及手段,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或零排放的决心129】。从思想基础方面,李克欣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指出“环境和学”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130J。从发展模式方面,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等认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包括以下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3)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4)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川。从实现途径方面,付允、汪云林、李丁等认为,应从基底低碳(能源发展低碳化)、结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化)、方式低碳(社会发展低碳化)和支撑低碳(技术发展的低碳化)来发展低碳城市I巧J。周国模认为,作为城市当中重要的设施、元素,建设城市森林与它大量的吸收城市二氧化碳是同步的,建设城市森林是和建设低碳城市是能实现两全其美的l姐J。仇保兴认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具备犬规模建设生态城市的“后发优势”。如何建设低碳城市,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至少可将低碳城市定义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绿色建筑、低冲击开发模式与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四重奏133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认为,低碳城市规划将成为碳减排的关键技术p4]。《2009年社科院蓝皮书》指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城市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高效利用土地和能源,实现T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Ij列从原则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D提出了"CIRCLE”原则【36】:即紧凑型城市遏制城市膨胀(compact)、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individual)、减少资源消耗潜在的影响(reduce)、减少能源消耗的碳足迹(carbon)、保持土地的生态和碳汇功能(1and)、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efficiency)。4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1.3研究内容通过对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意义的总结分析,确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经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低碳城市的概念以及内涵。(2)经过搜集资料、以及对文献的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3)经过详细的基础资料搜集、专家调查等多种形式,本文研究了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而构建了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因素的指标体系。(4)在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条件下,提出在优势因素基础上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方法。通过对所研究城市的各项潜在低碳发展优势进行分析以及评价,以此来明确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优势因素,进而从优势因素的角度,对低碳城市发展的准确定位、选取切合所要研究的城市的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5)以保定为例,研究其影响低碳发展模式选择的优势冈素,并从优势因素角度出发来选择低碳发展的模式。(6)得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一些建议。1.4研究方法本文紧紧围绕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这一主题,通过收集大量文献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吸取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片;j文献分析、专家调查等方法建立了低碳城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进行评价;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由城市的各项潜在低碳发展优势进一步的确定了影响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优势冈素以及选择低碳发展的模式。1.5可能的创新点(1)建立恰当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优势因素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方法。(2)将综合模糊评判法与专家调查法结合运用到低碳城市模式选择过程中的优势冈素确定上,在基于专家权重条件下,明确低碳城市模式选择的优势冈素,对低碳发展作出准确定位,并选取切合低碳城市低碳发展模式。5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应界定研究对象的内涵及有关概念,并为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下文将对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低碳城市的基础理论进行简要介绍。2.1概念界定2.1.1低碳经济概念界定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研究后,本文从内涵、模式、目的、实现途径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如下的界定: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进而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最终实现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1.2低碳城市的概念及界定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研究后,本文对低碳城市进行如下的界定: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建立低碳产业结构体系,低碳基础设施体系,低碳消费支撑体系,低碳政策制度体系,最人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2低碳城市的的基础理论2.2.1可持续发展理论(1)内涵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自然环境的等综合因素概念,其实质是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以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含两种理念即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是不只是增加物质财富,同时也包含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可持续性的内涵是自然、经济、社会三者同时的可持续,以自然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则是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动态地调控整个社会、经济、自然这样的复合系统,在不损害资源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持续使用和生活质量提高。(2)研究对象和内容对于城市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强调以城市为平台的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6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经济的高度综合,因此,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来说其明确的对象是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复合,表面看起来是抽象的,对具体的城市来说是具体的。同样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以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它包括:界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对策和措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对于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具有引导作用。2.2.2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五点论断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4)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塞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论。7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3国内外发展低碳城市模式的探索实践3.1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人口的汇集地,能源消耗的聚集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少国际城市已经认识到了能源问题涉及到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09年相继提出了绿色新政,并且正在积极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实现最终愿望——低碳城市。3.1.1英国模式——以伦敦为例城市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仅伦敦一年的碳排放量就占全英国碳排放量的8%,且其比重有可能在2025年上升至15%137】。为推动英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政府专门成立——碳信托基金会(CarbonTrust)(该基金会联合政府与企业,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类组织降低碳排放)。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联合推动了英国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低碳城市项目(Low-CarbonCitiesProgramme,LCCP),由LCCP提供的专家与技术的支持情况下,示范城市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IlOl,与此同时伦敦市提出了一系列的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以此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伦敦市于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TheMayor’sClimateChangeActionPl她)对伦敦的低碳行动计划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Il¨。下表是伦敦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手段。表3-1伦敦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手段Table3-!TheprincipalmeansofLondontodealwiththeclimaticchangebyconstructinglow-carboncity资料来源:Grcatel"LondonAuthority.[EB/OL]ActionTodaytoProtectTomorrow:TheMayor’sClimateChangeAct/onPlan.February2007.[2008-05·28].8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伦敦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特点:(1)提出量化指标。伦敦市的低碳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2007年到2025年间的碳排放量控制在6亿吨之内,即每年的碳排放量要降低4%【l¨。(2)通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主要途径来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3)建筑和交通为减排的重点领域。在伦敦市碳排放的总量中,已建住宅占到40%,商用和公共建筑占33%,而交通占22%【llJ,所以低碳城市降低碳排放的重点这两个领域。(4)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中专门指出,存量住宅是伦敦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占全市碳排放的40%),但只要三分之二的伦敦家庭采用节能灯泡,每年能够减少57.5万吨c02排放;如果所有炉具都转换为节能炉具,则能够再减少62万吨C02排放llll。3.1.2美国模式——以西雅图为例美国一直抵触《京都议定书》,但美国一直在探索如何低碳发展。2007年7月11日,美国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可能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其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8l。2009年1月,奥巴马宣布“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计划投入1500亿美元,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l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量占总能源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lO%,到2025年将这一比例增至25%【38】,可以看出其重点是发展新能源产业。2009年2月15日,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RecoveryReinvestmentAct),其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到2012年,保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10%,到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5%;到2025年,联邦政府将投资900亿美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39】。西雅图作为美国第一个达到《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标准的城市。从1990年到2008年,两雅图市的碳排放量减少了8%,西雅图市的低碳行动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401:(1)公众参与。在西雅图市形成了市民重视和保护生活环境的优良传统,如西雅图的居民自愿将自己的房屋进行能源系统的改装,以提高能源效率。(2)改善建筑和交通系统的能源效率。美国人的特别爱使用汽车,如果市民居住地.I:作地方越远,能源消耗越多则碳排放就越高。所以西雅图市通过改善建筑物的能源和交通系统的效率,从而到达控制碳排放。(3)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替代以前的火电和燃油发电,可以促进技术的变革和创造就业机会1401。3.1.3日本模式——以东京为例由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面对气候变暖给日本的农业、渔业、环境等带来的不良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为此日本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日本倡导和发起了《:京都议定书》,主导创建低碳社会。日本提出“低碳社会”理念,认为“低碳社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低碳社会遵循三个原则,即: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精神,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与9 河北农业大学硕十学位(毕业)论文大自然和谐生存191。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政策,在“福田蓝图”中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60%.80%pJ。具体以东京为例。东京于2007年6月发表的<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十年计划的基本政策》详细介绍了东京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东京不仅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战略,以身作则制定全方位减排政策:计划到2020年时温室气体的排放比2000年减少25%【411。同时提出了低碳东京的四基本政策【4Il:(1)帮助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企业提供减排途径,成立专项基金来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2)对居民鼓励他们以家庭为单位,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的使用,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灯,鼓励居民住房时采取节能措施,加装隔热窗户;(3)降低城市建设产生的C02排放,新建基础设施要达到节能的规定,规定新建建筑设施的能耗要求要高于当前标准;(4)降低交通系统产生的C02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3.1.4国外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小结(1)明确的政策纲领城市要减少碳排放,最关键的是要制定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标准等政策纲领和行动计划。如伦敦宣布了<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TheMayor'sClimateChangeActionPlan)ⅢJ,计划将伦敦发展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和金融中心:东京宣布了‘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一低碳东京十年计划的基本政策》,并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法上领先日本全国。(2)全面的规划低碳城市要求城市本身是低碳的,城市的交通、建筑、产业结构等规划尽量低碳化发展,同时低碳理念应深入民心。因此,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制定全面规划,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绿色节能建筑的合理设计,实现最佳的能源消耗效果;重视交通规划,降低交通过程的碳排放需要等措施⋯。(3)明确碳排放量清晰的目标是碳排放减排战略的前提。以上城市都制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伦敦计划到2025年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111;东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411。明确的减排目标能够判断政府的措施是否有效。(4)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政策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政府、企业、公众的参与。政府应统筹低碳城市发展的领导与管理功能,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等措施,营造低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企业是低碳产业发展主体;公众则为低碳生活、消费的主体。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主导可以促进政府、企业、公众三者的参与和合作,促进企业决策者和公众转变观念,发动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引导公众进行相应的行为建设14¨。(5)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伦敦和西雅图的成功经验说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既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能降低排放污染,更重要的是还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如英国10年的时间实现了200年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经济增长了28%,但温室气体排放t0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却减少了8%,英国首次打破了经济增长和排放污染之间的魔咒,证明经济增长和减排是能同时实现【4¨。3.2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3.2.1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设立保定和上海为首批试点城市,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的行动计划,同年气候组织推出“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通过该项目实施,推动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中国城市低碳领导力体系以来,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低碳发展的试点实践【42J。如保定市,提出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电力自动化、高效节能等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七大产业园区,目前“中国电谷.f氐碳保定”已成为保定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与新品牌;而上海在其崇明岛,正着手打造一个碳中和区域即东滩生态城,在新城中,热能和电力将通过风能、垃圾、生物质能发电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辟{能光伏发电直接获得;建筑物均采用环保技术14引。随着人们对低碳发展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低碳城市或示范区的理念。尽管众多的城市开始低碳发展的尝试,然而由于发展程度不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一些城市重点打造综合型的低碳规划,一些城市则重点发展新能源等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以及经验将为中国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借鉴。表3-2国内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和行动措施Table3-2Domesticlow·carbonurbandevelopmentgoalandmotionmeasure3.2.2国内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小结综上,尽管国内城市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初期的探索,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摸索出明确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所在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不同,不同的城市也选择了各式各样的低碳发展模式。尽管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大多11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数城市也只是处于这种摸索性阶段,主要集中于低碳园区示范,低碳产业选择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式的探索[441。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然而中国的低碳城市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模式。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产业结构升级、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应该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4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城市采用什么样的低碳发展模式不是固定的,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包括城市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因素、社会消费模式、政策环境等,下面将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在发展低碳城市时,才能选择出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模式的组合。4.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涉及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其包括劳动力、技术、资本)都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资源禀赋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城市的区位条件是否宜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及居民日常生活对能源的依乃程度;低碳资源是否丰富,对于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4.4.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城市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城市的资源状况决定其产业的发展,城市产业的不同则导致城市低碳发展的类型不同,进而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同。在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过程中,对于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其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挖掘和发挥它的优势。如日照充足的城市应发展光伏发电为主的低碳产业,在风力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则应重点发展风电来减轻对煤炭、石油的使用。4.4.2非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资本这样的非自然资源禀赋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外在条件,一个城市的劳动力素质高低、低碳技术是否优越、资本是否充足在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力:目前发达国家实现了高人文发展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实现低碳转型和人文发展的双重目标,这必将增加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转型的难度14那。技术:低碳技术是实现我国低碳发展的核心,低碳技术既是城市摒弃高碳发展模式而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我国获得低碳技术有两个途径:一是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不能获得国外的核心技术;二是自主研发、重点攻关,逐步建立中国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l删。资本: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可持续的环境友好低碳型城市之路,发展低碳城市还应重视金融创新。应尽快建立低碳城市金融支撑体系,从而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资本支持。13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4.2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它的活跃程度,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来反映。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基本需求还没有满足,未来碳排放会与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加,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绝对不能超越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正确处理建设低碳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于处于不同国家的历史阶段不同,所以在我国在走向低碳社会时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相应的发展模式,政策措施也不相同【4卯。4.3产业因素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等原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46]: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t业结构特别是重化工业结构是重中之重。要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要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加快城市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4"rJ。其次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是能耗低、就业人数多。所以应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再次是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ml是指相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而肓,能够以相对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产出的行业,多指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上部分城市的低碳转型,采用低碳产业拉动的方式,即城市发展以某种或某类低碳产业发展为核心,逐步弱化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相对较单一的低碳发展模式m】。最后是发展低碳支撑产业,低碳支撑产业mJ是指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行业,该类产业可能本身并不是低碳的,如太阳能利用所必须的多晶硅制造、光伏设备制造等,这些设备的生产实际上是高耗能的,然而又是上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必须的。在全国甚至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F,这类产业虽然是耗能的,但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中必要且重要的环节mJ。4.4能源因素当今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个严重问题。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变以煤炭为主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二是提高能源效率,注重煤炭气化、煤气层的开发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开发。三是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使用的多样化,从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能促进能源使用的多样化,逐步降低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比例,大力发展煤气化技术,减少能源使用所引起的环境污剿47l。—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4.5低碳基础设施4.5.1交通系统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之一,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城市和客流的纽带,也是我国的石油消费大户。因此,需要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减少交通能源需求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合理的交通结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加大交通科技研发力度等14。71。特别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同时将带动城市其他部门或产业实现减排。当前,应当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优化城市合理布局、实现轨道交通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作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目标。一是制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在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投融资、用地、税收、担保等方面出台有效的政策法规。二是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肖能减排效益的激励机制。鼓励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和相应排放贸易系统,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进行交易,获取经济效益;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不断完善对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效益的激励性制度安排,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低碳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不断完善。三是注重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的衔接。对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进行综合规划,重点将轨道交通与外部快速轨道交通及对外交通枢纽有机地衔接起来。以城市轨道网为基础骨架,通过对外快速轨道网向外辐射,形成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14714.5.2绿色环保建筑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水平、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471。因此,应推进人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住宅节能环保模式工程等。4.6社会消费模式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要体现为现实或朱来的消费活动,因而一切能源消耗及其排放在根本上都是受到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的,研究发现,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家由居民消费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有很大的差异,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除了受到自然气候条件、人均收入水平、文化习俗、资源禀赋的影响之外,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对于排放的影响很_犬I的J。研究表明:C02减排的高效方式包括了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即由奢侈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基于此,居民要改变以往高消费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模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首先戒除奢侈型消费的不良嗜好。其次从衣食住用行做起,形成低碳生活方式。15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4.7政策因素政策环境是影响低碳城市模式选择的外部因素之一。政府在推动现代低碳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低碳城市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合理规划低碳产业布局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并通过政策实现宏观调控。同时,低碳城市的发展是涉及到经济、环境、政治等多个环节,需要各部门的协同支持。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是创造低碳城市良好的发展环境,低碳政策与措施贯彻和落实的有力保障。政府制定的低碳政策集中体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4.7.I硬件建设政策硬件环境建设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促进低碳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改善低碳运作的整体硬件条件。主要包括:①鼓励投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现代低碳基础设施;②给予低碳产业的建设用地政策:③鼓励并推动企业低碳生产经营,加快低碳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等等。4.7.2软件建设政策低碳软件环境建设政策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低碳政策,为城市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有利于提高低碳效率的政策,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税收、技术、投资等政策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主要有:①放宽低碳型企业市场准入条件;②调整低碳型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③吸引外资投资低碳领域:④鼓励传统企业向低碳企业发展,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⑤加强低碳人才培养,引进先进人才等等。 根据以上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和多元化。由于不同的城市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城市低碳发展模式是各自不同的。所以应发挥城市自身特有的潜在优势,探索其自身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基于优势因素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方法,客观地对所要研究的城市的各项潜在低碳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并充分发挥优势因素,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下面是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模型构建的思路:(1)通过资料搜集、专家调查等形式,构建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采用科学的评判方法,根据影响因素对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程度,确定所有指标的权重。(3)查阅、整理有关统计年鉴资料,客观、准确地对所研究城市的各项潜在低碳发展优势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完成相关数据体系的构建。(4)确定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法所得的数据,使用雷达图分析T其对评价结果分析。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所确定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优势影响因素来制定发展策略,形成有城市自身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5.2模型评价的方法选择目前综合评价中用得较多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下面分别简单介绍:5.2.1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14s】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它能将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到低维空间去处理,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能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分析作为最重要的多元统计方法之一,在社会经济、企业管理等各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解释变量转换成若干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从不同侧面反映解释变量的综合影响,并且互不相关,因此,可以将被解释变量关于这些主成分进行回归,再根据主成分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得原回归模型的估计方程【蚓。其缺点是难以对含有多因素、多层次的方案进行评估以及不能较好的解决定性指标的量化问题。17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5.2.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Hg](AnalyticHierarchyPl'oc骼$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5.2.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集合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来的。己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管理科学的各个领域。模糊综合评价例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jF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最显著特点是:一是,相互比较。以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为基准,其评价值为1;其余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响应的评价值。二是,可以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应用方式。在低碳城市模式的选择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影响因素或事件难以用完全定量的精确数据加以描述,如地理区位优势、产业辐射范围、未来增长潜力等,“好”、“范围大”、“潜力大”等属于边界不清晰的概念,这种不能定量的或精确的特性也可称为模糊性。因此,本文采用这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评判影响低碳发展模式的优势因素。5.3模型构建5.3.1构建低碳城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低碳城市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性系统,这种特点将直接决定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保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要全面地反应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2)独立性原则:确保每个指标相对独立,同层次的指标不相重叠。(3)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综合两种指标的各自优势,确保对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准确的反映。 表5.1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Table5-1Low.carbonurbandevelopmentpatternchoiceinfluencingfactorindicatorsystem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个指标都反映了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在该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征求了大量专家的意见,并且按照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的原则,得到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两级指标集合:一级评价指标集合F--{Fl,F2,⋯,Fm:),m为一级指标个数二级指标集合F产{Fil,Fi2,⋯,F.m}i=l,2⋯,m,j=l,2,⋯n.j为二级指标个数F-{Fl,F2,⋯,F7}-{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因素,能源因素,低碳基础设施,社会消费模式,政策因素}Fl={F11,F12’F13,F14,F15’F16,F17}={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低碳技术,资本,劳动力素质l19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F2={F2l,Fn)={GDP总量,人均GDP水平)F3={F3l,F32,F33>={产业结构,产业集群规模,低碳产业)F4-{F4l,F42)={能源结构,能源效率)Fs={Fsl,Fs2)={交通系统,节能环保建筑)F6={F6l,F62)={文化习俗,行为习惯,F7={F7l,F72)={硬件建设政策,软件建设政策)5.3.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选择分析(1)确定权重权重是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的指标,体现影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它是评价指标集F相对应的模糊集合,本文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的确定思路如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由专家根据各一级指标对低碳城市模式选择,二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在给定的值域内进行评分。假设第k位专家根据因素的重要性对第j个指标的评分为‰’其中,k=l,2,⋯⋯m,m为专家总数:j=l,2,⋯rl第二,考虑专家的权重g(g=l,2,3)g=l表示专家很熟悉被评价内g=2表示专家一般熟悉被评价内容,g=3表示专家不熟悉被评价内容。Ykg为第m位专家的权重。第三,第j指标的综合评分。t.F=圣民k幸ykg)且第四,归一化处理Fij=万/杰巧其他各级指标的权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确定得N-一级指标权重向量W={Wl,W2,⋯.W。),m∑wf:1i=l二级指标权重向量Wi={Wil,Wi2,⋯,w蛔},且(2)构建模糊评价矩阵第一,评语集的确定刀∑W,:lJ=1。在影响低碳城市模式选择的优势冈素的选择过程中,将每个指标分为五个评价等级,分别是“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如表5—2所示。U={Lit,U2,U3,U4,Us)={90,70,50,30,10)tO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表5-2评价等级表Table5-2Opinionratingtable第二,对指标进行评分,构建模糊评价矩阵评判矩阵又叫隶属度向量矩阵,它反应了各指标对各个评语的隶属程度。从构建的指标体系来看,既有定量的指标,又有定性的指标,不易直接进行相互比较和计算,所以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统一这两类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确定指标隶属度。首先对定性指标的评分。即p=判断属于U.的专家个数/专家总数t=l,2,3,4,5(5.1)共有k个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对二级指标集合Fi中的每一个因素来说,如果有价N讯个专家给它的评语等级在U.贝0有pijk=Nj“/kj=l,2,3,4,n(5-2)其次对定量的指标的评分。每个定量指标是有一定的数值,不能简单的采用频数统计法来进行,用建立隶属度函数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较为合适。方法是确定每个定量指标的评语“好”、“较好”、“一般”、“较著”、“差”对应的评价的标准值匈5、孙、郅、礅、匈l,根据下面的隶属度函数公式,计算各定量指标的隶属度。其中得到的矿¨(x)代表隶属度,x代表各定量指标的实际值。隶属函数表示如下:P{1’(x):P(2)(x)=1x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