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63544
大小:128.9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9
《精做02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易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017年江苏卷)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白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
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2)据材料概括这一吋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孝文帝迁
3、都、变革社会风俗、改革官制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由“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胡乐、胡舞”等体现了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第(2)问,由“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对知民族融合的方式多样;由“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可知,此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是汉化;由“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來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可知,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学科#网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经济、政
4、治等角度作答。1.(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II)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
5、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廂号改革的意义。【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庙号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
6、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等,从部落首领、孝文帝、异姓王等方面归纳改革的内容。第⑵问,从削弱旧贵族的特权、减少改革阻力、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分析即可。2.(2017-2018学年山东聊城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和十九年,在婚名族的同时,孝文帝下诏定代人姓族,诏云:“代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后嗣),混然未分。故官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
7、比欲制定姓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随时渐徒。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注:四姓是指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原出朔土,旧为部落大人,而自皇始已来,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自皇始已来,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职官三世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而中间不降官绪亦为姓。诸部落大人之后,而皇始已来官不及前列,而有三
8、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有令已上,外为副将、子都、太守,品登侯已上者,亦为族。凡此姓族之支亲,与其身有细麻服已内,微有一二世官者,虽不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则各自计之,,不蒙宗人之荫也。虽缓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则入族官,无族官则不入姓族之例也。”——摘编自《魏书》卷113上《官氏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推行定姓族改革的目的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