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与新课程结伴而行

校本与新课程结伴而行

ID:33039718

大小:54.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9

校本与新课程结伴而行_第1页
校本与新课程结伴而行_第2页
校本与新课程结伴而行_第3页
资源描述:

《校本与新课程结伴而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校本教研与新课程结伴而行——校本课程规划与开发的相关研究主持人:巩义市雷锋小学王振龙几年来,我校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要求,以认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力求以此为突破口,创办学校特色。一、切实抓好培训,确立全新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人员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否是课程开发是否有活力的保证。而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因此,为了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学校努力创设条件,采取诸如听讲座、参加培训、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

2、论水平,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基础。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课改新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它反映的是学牛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的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做好以下儿点:(一)、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乡土文化,当地的致富名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牛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如通过介绍回郭镇镇志,了解回郭镇前后变化,增加自豪感。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张扬

3、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抓住我们雷锋小学自身的资源,名字的由来、学雷锋开展情况等,既学习了雷锋,也是身在雷锋小学的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向雷锋看齐。3、做好诵经教学工作。诵读传唱《弟子规》,传承传统文化。(二)、校本课程的实施1、组织形式:校本课程的开课以班为单位进行,具体教学吋间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我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2、课程实施:1)校木课程由我校提供,只有讲义,学生不需要教材,减轻学牛的经济负担,体现

4、“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齐年级授课教师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可以适当补充材料,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3)任课教师精心备课,准备资料,设计好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木课程,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岀评价。4)教学过程中所需材料、设备、设施由我校统一安排。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我校出面联系,我校领导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带领学生外出,确保师生安全。(三)、校本课程的评价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我校特色,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5、。1、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评价的方法是教师自我评价和我校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检查备课笔记等方法。2、对学生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个体化一方面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的展览。另一方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木教材的内容和学牛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一个合理的等级成

6、绩。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和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牛了很大的变化,能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力求从学生实际岀发,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质疑。教师不仅会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2、促进了评价方式的传变。我校建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评价机制,注重以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动态评价、发展评价为主。四、存在的问

7、题:虽然校本课程的资源蕴含是十分丰富的,但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可借用,而且学校的设施配套、学牛的经济条件等都有限,在校木课程开发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缺乏专家指导。面对校本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我们不会消极等待,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竭力取得各界领导与学生家长的支持,努力求索,奋力拼搏,理论上求“新”,实践中求“真”,方法上求“活”,不断开辟我校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绿洲,让校木教研与新课程结伴而行。巩义市雷锋小学王振龙2014年10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