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29218
大小:356.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在高考一轮甚至二轮复习中,我们讲季风与季风气候时,经常会用到“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1)”。对于这幅图,学生存在这么几个疑问:①粗线范围内都有季风现象存在,但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并不是都属于季风气候,如非洲、马来群岛等。这涉及的是季风区与季风气候区的问题。②北美洲、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都存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不在图上季风范围内。这涉及到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问题。③非洲几内亚湾北部、索马里半岛、南亚、东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澳人利亚北部夏季的西北季风的出现,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形成,但为什么同在赤道附近的中美地峡不存在这
2、种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而形成的风?这涉及到赤道辐合带的问题。120°90°60°30°W0E30°60°90°120°150°180°150°120°——♦北半球夏季风、南半球冬季风v北半球冬季风、南半球夏季风图1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现总结归纳如下:一、关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问题湘教版教材地理必修一中,对季风是这么界定的: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对于这种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风,笔者理解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风向改变。如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3、例如在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季在海洋夏威夷高压影响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见图2)o随着季节变化,风向季节性的显著改变,这一现象的大致出现在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图3中A区域),为季风区。而在该线的西北部,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偏南风难以到达,盛行风并未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为非季风区(图3中B区域)。甲乙图2亚洲1月、7月季风图图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第二种是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而形成的风向改变,这种季风出现在低纬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如图2),7月
4、吹的东南风,是处在东南信风带。而1刀吹的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在一年内,风成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也为季风区。同样的还有出现在非洲几内亚湾北部、索马里半岛、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由此可见,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依据是有无季风现象。二、关于季风区和季风气候区的问题季风气候须具备条件之一是随冬夏风向显著差别,季节变化明显,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突出。比如,夏季风强弱的非周期性变化。因此,图1中的非洲、马来群岛等地虽存在季风现象,但不是季风气候区。也就说,存在季风现象并不一定有季风气候。但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除外,解释见下)一定存在季风现彖。以我国为例,依据气温、
5、降水的组合不同,气彖学家们把我国气候分为热带季风气候(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和高原高山气候(E)5类(如图4)。在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的分界线,采用的是400mm等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高原高山气候的分界线采用的是2000°C积温分界线。由于划分依据的差异,对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图3)利《中国气候类型图》(图4)就会发现,季风区与季风气候区的地域范围并不吻合(如图5)o图4中国气候类型图图5季风区和季风气候区的地理范围差异三、关于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问题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彳j在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东南部、
6、澳大利亚大陆东部。这里纬度、海陆位置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由于所在大陆分布的陆地面积小,与大洋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并不像东亚那样突出,主要要素如风的频率、转向的角度等达不到季风的标准,因此未形成季风气候,但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小,降水量年内分配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均匀,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北美洲、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虽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不在季风范围内。四、关于赤道辐合带的问题赤道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以世界7月海
7、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为例(图6),发现:在大洋上移动幅度较小,而靠近大陆部分移动幅度较大,如在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再到非洲的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北部的经度上,向北移动得幅度大,因此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西南风。而在中美地峡附近由于移动幅度小,因此西南风不明显。图6世界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图(图中ITCZ为赤道辐合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