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23691
大小:83.8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19
《新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及创新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及创新实践[摘要]新建构主义是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的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实现知识创新。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个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创新比继承更重要。今天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应该由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随着信息超载与知识碎片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新建构主义的适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通过从理论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理论的基本框架、理论的创新实践及理论适用范围与定位等四个方面,对新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关键词]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学习理论;零存整取学习策略;知识结构[中图分类号1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6-
2、0003-08一、新建构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与过程(一)理论产生的背景2011年1月14日,在广东肇庆凤凰大酒店举行了第一届教育技术学术沙龙。会议由北大汪琼教授发起,由中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承办。参加者约十余人,包括北大、北师大、华南师大、中大等学校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会议主题是'‘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会者试图用漫谈的方式,描绘一幅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清明上河图”。会议期间。一位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个困惑:网络化学习导致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笔者曾多次听到过,但这一次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意识到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当时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
3、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把零散的知识集合起来,建构个人化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按照学科体系进行学习。这一观点得到李克东教授的赞同。第二天发言时,笔者进一步补充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零存整取学习策略的基本框架和“新建构主义”这个理论名称。引起了与会者高度的兴趣。会议结束后,又很快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一篇约三四千字的博文,以《新建构主义: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为题第一时间公布在个人的新浪博客上。此后,笔者根据黎加厚、焦建利、陶侃等学者的意见,对该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完善,以1.0、2.0、3.0命名不同的版本,直到6.0版,最后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第2期上。(二)理论创新的过程有关新建构主义
4、的第一篇论文指出,网络时代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信息超载与知识碎片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学会选择和零存整取。论文详细介绍了零存整取学习策略的步骤与新建构主义理论的七个关键词。此外,还提出了内读法、深谈法、包容性思考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可视为新建构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文章在博客上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有网友认为该理论与西蒙斯的关联主义有相似之处。广西师范学院的郑小军教授建议笔者对此进行比较和说明。于是笔者开始了对关联主义的学习与研究,发现了新建构主义与关联主义的异同点,主张对两种理论进行融合,共同作为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基础,《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就是这一时期的成果。在该文中,笔者比
5、较了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习观、创新观、实践观等方面的异同,指出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都是关于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他们的出发点相同,但思考的方向不同:研究对象相同,而研究的侧重点和关注点不同,因而,最终所提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迥异。笔者还对关联主义过于强调连通、认为连通比建构更重要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连通与建构应该并重。主张用包容性思考法将这两种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共同指导网络时代的学习。之后,笔者又对模式识别与知识创新进行了研究,撰写出第三篇论文《新建构主义与知识创新》,首次提出知识的三级结构假说与知识“嫁接”理论,认为知识“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模式识别是知识创新的主要
6、范式,知识创新最关键的环节来自“顿悟”,网络时代人类的主要职责是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集成、重构,以实现知识的创新等一系列思想主张。这三篇论文均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上,构成了新建构主义理论创新的三部曲。二、新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一)新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新建构主义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产生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实现知识创新。应对挑战是该理论的出发点,知识创新则是该理论关注的终极目标。新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提出“为创新而学习、对学习的创新、在学习中创新”,认为在网络时代,学习、应用和创新可以三步并做一步,创新是学习的最高也是最终的目标。新建构主义
7、提出的一系列策略与方法,都是绕如何应对挑战、实现知识创新这个中心的。可以说,新建构主义是网络时代学习与知识创新有机结合的重要理论流派之一。(二)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在网络时代,无论是知识的产生过程及其表现形态,还是学习的方式、方法及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之大、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何看待今天的知识与学习,成为许多学习理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问题。1•知识就像一棵有生命的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