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17491
大小:59.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9
《关注学生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摘要:活动单导学模式以解放孩子的脑、口、手等,让孩子主动探寻学习知识的方法,真止地以学生为课堂学习和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等。一个人的学习是终生的,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关键词:内容设计、激趣活动实施、调控方法科学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课堂效率呢?学牛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牛•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灵活
2、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明确学生的主体身份,把学习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点拨、引导、促进、激发,不要越俎代庖。在这种理念的支撐下,“活动单导学”课堂模式已运行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种导学模式真正地以学生为课堂学习和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等。而且打破了只有优生才有表现机会的课堂传统,“学困生”有了在小组发表见解的机会,不再是学
3、习的被动者,他们也能得到个性发展的机会。下而就活动单导学浅谈一些认识:一、编排的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动单内容的设计是“活动单导学”的关键,要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即:理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容设计注意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内容的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因
4、此,活动的编排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活动设计之中,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女口,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平行与垂直”,这一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难发现直线和角是学习“平行与垂直”的基础,同时“平行与垂直”也是今后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就学习内容做如下设计“画一画”:1・什么叫直线?怎样画一条直线?2•什么叫角?怎样画角?3•你能在一张纸上画一组(两条)或几组“永不相交
5、”的直线吗?4•如果不小心,两条线相交了,你能画岀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吗?这实际上是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通过激烈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在理解定义之后,再提出:“垂直”与“平行”是不是所谓的两个独立概念?根据学生实际可以涉及一些其他相关提问法,给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就弄清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而内特殊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平行”是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陶行知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活动单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学生,才能够使学
6、生在一种优美、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努力攻克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自觉在成为学习的主体。二、实施的活动过程,凝聚了老师调控的智慧。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平台,灵活调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各项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通过学生的钻研、合作、来深化巩固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力素质。因此,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成果展示及评价过程中教师都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况。首先,教师鼓励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7、因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为此教师耐心、细心的点拨他们。在对学牛•成果展示时,教师关注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并和学生一道将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尤其在学*独立学习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教师更是出手相助,使得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树立倾听的意识。让学生叨白倾听是尊重他人的…种表现,对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教师及时的予以表扬和称赞。最后,让学生有效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达到认知统一,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三、展示
8、环节,让学生有了再思维的空间。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之一“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们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