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

ID:33004450

大小:1.23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2-19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_第1页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_第2页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_第3页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_第4页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研究己I吉Jl口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指因为颈部的骨性结构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临床表现,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不适的疾病,是由于颈部异常神经冲动传入而导致的空间定位异常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是骨科临床工作中,特别是脊柱骨科的工作极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一直以来的研究发现颈性眩晕的发病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因为椎动脉与寰枢关节的位置邻近,且在中医学上认为寰枢关节错缝与颈性眩晕的发病有着类似的病因病机,所以一直以来颈性眩晕发病被认为与寰枢关节错缝的密切相关,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寰枢关节错缝的

2、一项重要的临床症状。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也可发现寰枢关节错缝,而部分寰枢关节错缝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对位情况并无明显的改善,但其症状却明显缓解。先前也有研究表明寰枢关节错缝的程度与症状不存在相关性,从而推断寰枢关节错缝的诊断标准中颈性眩晕的症状可能与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其现有的诊断标准的临床意义也值得商榷。本研究主要借助不同影像学观察手段(X线、CT)测量寰枢关节关节间隙,对比两者间的数据差异以及寰枢关节错缝诊断阳性率间的差异,评价现有的寰枢关节错缝诊断标准,进而结合治疗前后的的寰枢关节关节间隙变化以及症状的改变及两者问的

3、相关性,分析现有的寰枢关节错缝的诊断标准下与颈性眩晕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探讨寰枢关节错缝这一诊断的真实性。本研究预期验证寰枢关节错缝的诊断标准中,颈性眩晕的症状与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观点,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寰枢关节错缝的诊断,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不必要的医疗消费。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颈性眩晕诊断的准确性,可某程度上避免患者过多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措施,从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广州I中医药大学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研究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部的骨性结构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临床表现,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不适的疾病,是

4、由于颈部异常神经冲动传入而导致的空间定位异常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u。。这类以眩晕、头痛、颈痛不适为表现的综合征在1926年便见于国外学者Bane的报道,并且在当时便提出这类症状可能由颈椎的骨性增生刺激椎动脉及交感神经而诱发的这一观点,并将这一组症状定义为“Barre—Lieou综合征”。自此之后众多学者针对这一系列的症状开展了不少研究,随后由Bartschi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在1949年提出了“颈性眩晕”这一说法。因为寰枢关节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寰枢关节的错缝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国外虽无寰枢关节错缝这一说法,但与其相似的寰枢关节半

5、脱位这一概念则可追溯至1907年Comon的的报道,随后针对这一诊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寰枢关节错缝与颈性眩晕密切相关。下面结合一些近期的研究进展,再次探讨下两者之间的关系。1.颈性眩晕传统医学认识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部的骨性结构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临床表现,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不适的疾病,是由于颈部异常神经冲动传入而导致的空间定位异常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u。。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没有“颈性眩晕”这一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眩晕”症一类。“眩晕”之名最早记载于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但对其认

6、识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内经》称之为“眩冒”,在《内经》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伦》中的“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日:“上虚作眩”,又如《灵枢·大惑论》中的“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木系,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内经》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汉代医家张仲景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认为眩晕发病多与痰饮有关,并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不少后世应用广泛的治眩良方,如:《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云:“

7、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到了金元时期,医家们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素问玄机原病式·大五运主病》日:“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栋,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提出了眩晕可以风火立论的观点。而元代医家朱丹溪则秉承了张仲景的观点,认为“无痰不作眩”,主张痰水致眩学说。发展至明清时期医家对眩晕的发病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错缝临床相关性研究又有了新的看法。《景岳全书·眩运》中写到“眩运一症,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