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

ID:33000733

大小:6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_第1页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_第2页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_第3页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_第4页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的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0例患者PICC深静脉输液进行置管的部位、方法、时间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关系等资料。结果本组患者PICC未出现相关性感染,但家庭护理导致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8.00%o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应该规范工作以及规范护理管理,加上正确操作相关仪器,能够预防PICC感染的发生;此外,加强家庭护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护理管理PICC作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以其独特的优

2、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以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外周静脉为插入途径,最终进入至上腔静脉。由于血管比较直观,穿刺点暴露于外、创伤较小,而且非常便于操作。目前,临床应该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而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PICC深静脉输液感染发生率约为15%,因此它也成为医院感染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将我院100例患者PICC深静脉输液进行置管的部位、方法、时间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入住我院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

3、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3-79岁,平均(45.82±11.00)岁;病种源于医院各个科室:普外科32例(占32.00%),肝胆科27例(占27.00%),妇产科24例(占24.00%),胸外科17例(占17.00%)o1.2穿刺方法与血管的选择PICC置管根据深静脉穿刺的具体方法严格地进行无菌化操作,准确地选择好穿刺血管,穿刺点距离血管约为5mmo患者上肢的位置与患者身体保持垂直,头部尽量与穿刺上肢接近。血管的选择在老年患者中肘正中静脉占35%、贵要静脉占45%,剩余的20%为头静脉。但是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贵要静脉,经分析,主要原因是采用贵要静脉穿刺的

4、成功率较高,达96%以上。1.3留置导管感染的判断标准符合如上三个方面的条件之一者则可认为是PICC感染: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排除理化因素。③导管置入静脉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因素所致。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2结果2.1总体感染情况本组患者PICC未出现相关性感染,但家庭护理导致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8.00%o但是引起静脉炎以及上肢肿瘤约占25%,经分析,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老年血管变脆存在一定的关系。1.2本组感染的病原菌分类构成本组100例患者中,共计分离100株菌株,

5、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44株,革兰氏阴性菌(G-菌)45株,真菌11株。在44株革兰氏阳性菌之中,主要包括9株表皮葡萄球菌(占9.0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0%),7株溶血葡萄球菌(占7.00%),5株屎肠球菌(占5.00%),6株其他葡萄球菌(占6.00%),5株粪肠球菌(占5.00%),4株其他病株(占4.00%);45株革兰氏阴性菌中,1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12.00%),9株肺炎克雷伯菌(占9.00%),7株鲍氏不动杆菌(占7.00%),5株阴沟肠杆菌(占5.00%),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6.00%),5株大肠埃希菌(占5.00%),1株其

6、他菌株(占1.00%);11株真菌中,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00%),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占3.00%),2株其他菌株(占2.00%)o3讨论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PICC深静脉输液的感染,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几点:2.1置管过程应保持无菌环境下操作PICC置管于远端静脉置入,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无菌条件要求一致,置管应该在特定的治疗室加以实施,操作环境应该与预防控制感染的管理要求保持一致,并出具常规的空气质量检测报告。3.2置管后的管理3.2.1清洁穿刺点皮肤在穿刺中经常发生穿刺点留有血迹,用乙醇棉球擦拭干净,并用无菌棉球放置在穿刺点位置上,再覆

7、盖贴膜。放置PICC管1、2d内有可能穿刺点再次出血(临床上发生12例),及时用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签擦拭干净,并更换贴膜。本研究主要选择我院代表科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PICC未出现相关性感染,但家庭护理导致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8.00%;引起静脉炎以及上肢肿瘤约占25%;本组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构成比比较接近,主要菌株有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等。综上所述,医院护理人员应该规范工作以及规范护理管理,加上正确操作相关仪器,能够预防PICC感染的发生;此外,加强家庭护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