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99778
大小:59.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备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目标1.说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含义,叙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各组成部分的内容2.熟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流程,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分析3.熟练使用三维目标和ABCD的目标编写方法阐述和编写教学目标4.根据不同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开展活动5.阐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方法6.熟悉信息技术课程说课的一般流程,编制说课方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概述一、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冃
2、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对方案试行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注重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一一设计一一开发一一实施一一评价开展教学设计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迪克•凯里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图3-1迪克■凯里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开始时就要清楚地知道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能做什么,注重要素之间的联系,可重复的过程,教学材料可重复使用。第二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一、学习需求分析指学习者的现状与期望到达的学习结果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屮存在的问题,为教
3、师指明为何教,以及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学习需求无处不在。作为教师,在学校教学中,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一规定了该学科某一学段的教学所应培养的能力素质,以及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所应达到的程度,教材的内容描述了新课题的知识结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课标的分析,因为课标体现了社会大系统对教学系统的要求,是教学所必需实现的。结合生活,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让学习更多地融入生活之屮。表34学习需求分析二、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的含义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经验确定“学什么”•把握课程标准,熟悉课标规定的课程性质、目标
4、和内容框架,能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进行内容设计•吃透信息技术教材,站在人类对这部分知识己达到的认知水平,结合当地、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文化、生活信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屮不仅能学到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更能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本土文化带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类型1)理论课2)操作技能课3)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体验、陶冶情操。
5、(三)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a)理论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概念的内涵、外延、之间的关系。特征、表现形式。b)操作技能教学内容分析问题解决的程序和步骤,解决问题的规则。(逆向设问: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c)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分析不总是在教室中完成。观察、调查、访谈、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设计解决方案一一实施方案一一对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三、学习者和环境分析(一)学习者分析概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
6、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一一海涅克(二)学习者分析的内容小学生的一般特征:充满好奇心,但不稳定,社会经验不丰富,注意力不能够长吋I'可集中,需要形象思维才能理解失误,自律能力欠缺。好奇、好问、好玩、好动、活泼。中学生的一般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兴趣相对集中,喜欢探索新事物、接受新信息。独立意识和反抗意识,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三)学习者分析的方法(四)环境分析第三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目标的概述课程期望他们达到的行为或表现,是学习活动开展的一句,是学习评价的一句,是学习的归宿。阐明学习目标,
7、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事先了解预期的学习效果,最终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学目标的编写(一)陈述教学目标的ABCD方法最为普遍,具有较好的明确性、可测量性、可操作性A对彖(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做什么C一一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说明条件下产生。D一一标准(degree):评判学习者表现的标准(达到目标的程度)。P50表3・3(二)教学目标陈述的内外结合方法很多学习结果影响的是学习者的思想、意识、态度,难以通过直观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ABCD方法
8、并不适用。内外结合陈述教学FI标的方法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知道、理解、欣赏、尊重),然后列举反应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表现。P51比较差异(三)表现性目标陈述不具体规定学习者外显行为或者认知心理的变化,而是注重学习者在参与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