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

ID:32978762

大小:55.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_第1页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_第2页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_第3页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_第4页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选择和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理论和实证探究收稿日期:2013-03-09作者简介:丁从明,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技术选择偏离视角下提升劳动报酬比重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编号:09YJC790277);重庆大学教育部面上项目“通货膨胀、劳动收入比重: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CQDXWL❷2012-052)。摘要基于禀赋结构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对于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中国,如果技术进步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将是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则是

2、以资本替代相对稀缺的劳动力为主的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果不顾禀赋结构的差异,“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可能造成技术进步对本国禀赋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扭曲。基于1996-2010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矩估计(SYS❷GMM)研究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上述假说,并指出技术进步对要素结构的偏离是现阶段劳动收入比重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对外技术引进;技术选择中图分类号F240;F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7-0129-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7.02

3、0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马克思增长类型”向“库兹尼茨增长类型”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将先逐步下降,再逐步上升[l]o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到2010年劳动收入比重份额的显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从1990年53.42%下降到2010年的45%,2010年的劳动收入比重远低于同时期美国的55%和日本的53%o虽然劳动收入比重的变迁存在核算方法和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2],但整体而言,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针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原因,现有研究文献存在较大分歧。一部文献将其归因于资本产出比例、要素的相对价及市场结构等的变动[3-4],另一部分将其归因于技术进

4、步、技术选择偏离等因素[1,5],但较少从禀赋结构的视角研究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劳动收入比重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具体而言,本文认为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与“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进步手段。前者与中国的禀赋结构相匹配,以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为主,从而提高了劳动收入比重;后者以发达国家的禀赋结构为前提,技术进步是以替代发达国家相对稀缺的劳动力资源为主的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考虑与发达国家在相对禀赋结构上差异,"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将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和劳动相对回报率的下降。然而,“

5、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恰恰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之一[6]o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一直争论的“中国资本过度深化”、'‘高速经济增长没有伴随就业增加”以及"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等问题并不是独立的现象。相反,上述争论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在这些不同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基本的因素,即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技术引进偏离了本国的禀赋条件,从而诱发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1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按照Hayami[1]的分类,经济增长类型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积累,以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增长类型;二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

6、于技术进步,以劳动收入比重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库兹尼茨增长类型。Hayami[1]指出,马克思增长类型向库兹尼茨增长类型转变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偏误决定了资本劳动比和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关系,进而决定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丁从明等:技术选择与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技术进步的偏误受什么因素决定呢?Hicks[7]最早指出技术进步的偏误受要素相对价格的影响,即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Hicks指出替代效应意味着企业家将更多的投资于能够增加相对价格较低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的技术类型,即技术进步的Z偏离(Z❷biasedtechni

7、calchange)。Atkinson和Stiglitz[8]进一步提出"适宜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的问题,即厂商技术进步是一种本地化的边干边学(Localizedlearningbydoing),技术进步受到特定的要素组合和禀赋条件的制约。其后,Hayami和Ruttan[9]、Acemoglu[10]等都从理论上对要素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偏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Basu和Weil[11]、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