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

ID:32958254

大小:55.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_第1页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_第2页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_第3页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_第4页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探究摘要:为研究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在高校一线公共体育教师与专家之间,对前期基于德尔菲法筛选的30项高校课程内容标准指标进行认同程度差异检验;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2轮“背靠背”专家征询。结果表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达到了具有显著性水平的评价主体一致性信度(W=0.628,x2—近似=75.89,P(4)第2轮专家正式征询:发放''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征求意见问卷(二),共84份,请参与第1轮正式征询的专家在背靠背、互不交流的情况下对问卷所列指标再次取舍选择,并对保留的指标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5级层次给予评定,以获得专家和

2、教师对各指标的认同程度,即评价主体一致性信度。回收问卷78份,有效回收率92.86%(其中,教指委专家19份、公体专家22份、教师专家37份)。根据选择结果最后形成具有一定内容效度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2结果与分析2.1一线公共体育教师与专家对各项指标认同差异检验以筛选出的30项指标作为主要内容,向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的一线体育教师进行调查,所得结果与第2轮专家正式征询结果[10]在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检验教指委专家、公体专家和一线教师对5个领域30条指标的认同差异,从而确定"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征求意见问卷(一)的内容。由结果(见表1)看出,教师与专家间对心理

3、健康领域(NXJ)中第7指标(NXJ7)、社会适应领域(NSS)中第3指标(NSS3)的认同呈极显著性差异;对社会适应领域中第2指标(NSS2)的认同,教指委3组专家间(理论组、公体组、技术组)呈显著性差异;对身体健康领域(NSJ)中第7指标(NSJ7)和NXJ7的认同,公体专家间(综合性大学组、专业院校组)呈显著性差异;对运动参与领域(NYC)中第4指标(NYC4)和NSJ7的认同,教师间(综合性大学组、专业院校组)呈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无论是专家与教师之间、不同类型的专家之间,还是来自不同类别院校的公体专家和一线公体教师间,对5个领域30项指标中的绝大多数的认同是一致的。将存在差异

4、的指标进行事后简单效应比较发现,在运动参与领域指标的认同程度,综合性大学教师高于专业院校,教师髙于公体专家;在运动参与领域,专家高于教师;在身体健康领域,综合性大学公体专家、教师高于专业院校;在心理健康领域,专家高于教师,综合性大学公体专家高于专业院校;在社会适应领域,专家高于教师,教指委理论组专家高于公体组、技术组专家。这一结果突出地说明,专家与教师、不同类型专家间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深层次理解上存在差异。依据检验结果,将教师与专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的指标(NXJ7、NSJ7、NSS3)剔除,确定27项指标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征求意见问卷(一)的具体内容。2.2“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

5、准体系”的评价主体信度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信度的评价,其评价主体内部就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1]o因此,评价主体的一致性程度也可说明评价的信度大小。本研究采用肯德尔(M.Kendall)和谐系数法(W值)检验专家们(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信度。W=1表明全体专家对所有条目给出的评价完全一致;W=0说明专家意见的一致性最差[11]。本研究在步骤2得到“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后,于步骤5的第2轮正式征求意见中请专家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得到评价主体一致性信度的肯德尔和谐系数。结果表明(见表2),专家在第2轮正式征询中,对各指标的

6、重要性排序问题上达到了具有显著性水平的评价主体一致性信度(W=0.628,x2—近似=75.89,P再次采用德尔菲法对由教指委委员、公体主任和一线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2轮正式征询。征询意见结果显示,教指委专家、公体专家与教师专家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存在着显著的评价主体一致性信度,该体系中有24项指标的内容效度比(CVR)>0.5,且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均认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指标体系”能够用来作为指导和考量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依据。本研究得到的髙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只是基于理论的逻辑分析和

7、对未来实施者的主观认同调查,尽管体系中各具体标准的筛选与最终的确定来自于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结果,但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仍有待于在未来的具体实施中进行检验。参考文献:[1]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彭建敏,杜超.体育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思考[J1.体育文化导刊,2010(3):81-83.[3]郭太玮.体育课程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