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

ID:32957972

大小:62.8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_第1页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_第2页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_第3页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_第4页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地区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效果探析【摘要】在通常的勘察工作中,特别是在山区进行勘察,经常会遇到边坡问题,或者是原始地形坡度大,具有潜在滑坡的可能,或者是工程建设改变原始地形后形成新的边坡,可能诱发滑坡,危及工程场地安全。本文介绍了滑坡的特征和成因,并针对预应力锚索框架、削方减重和地表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滑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有限元前言我国西部山区是基础设施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大力发展交通建设的今天,西部山区铁路建设是其重点,而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较少,铁路选线时既要考虑沿线经济和发展,

2、同时还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因此,山区铁路的桥梁,隧道较多,高切边坡也众多,山区本身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其地形险峻,沟谷深切,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因此,必须要解决高陡岩质边坡的变形、稳定和治理问题。1•滑坡区地质环境根据地质调查及钻孔资料揭示,本滑坡区出露地层相对简单,从新到老分别为:全新统滑坡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滑坡体的中部和前缘一带,岩性多为马兰黄土和皋兰群片岩破碎后的重新堆积;上更新统主要为马兰黄土(),分布较广泛,披覆于老地层之上;中更新统地层多埋藏于马兰黄土之下,在沟谷两侧和坡体前缘陡壁下部

3、有零星出露,可分为两期,早期堆积物为冲洪积物(),晚期堆积物为风积离石黄土();前寒武系皋兰群()岩性为黑云角闪片岩、黑云绢云片岩和片麻岩、夹薄层石英岩和酸性侵入岩岩脉,主要分布于坡体的下部。新构造时期滑坡区附近以整体间歇性隆升为主要特征,差异活动不强烈,无区域性深、大活动断裂切割。滑坡区附近主要发育有规模不大的金城关断裂及雷坛河断裂,这两条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处于稳定状态。滑坡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更新统黄土和碎石层中,受补给条件、赋存条件及排泄

4、条件控制,地下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皋兰群变质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绿化灌溉水的人渗。2.滑坡特征及成因2.1滑坡特征某地区滑坡地形高陡,山体总高度140m。滑坡平面上呈扇形,滑坡体长75m,后缘宽25m,前缘宽95m,滑坡前后缘高差近60m,主滑方向为56°o滑坡体上部平均坡度约为35°,下部平均坡度约43°o滑坡面积为4050m2,平均厚度约13m,总体积约为6.2X104m3o滑坡后壁及侧界明显呈不规则的圈椅状。长110m,顶部一带后壁高6〜7m,向两侧逐渐降低为

5、加左右。剪出口位于前寒武系变质片岩中,低于基岩顶面6〜8m,呈波状起伏,位置高于前部的某大道约30mo滑坡的滑动面发育在上部的晚更新统黄土和下部的前寒武系皋兰群中。总体来说,该滑坡的滑动面较陡,后壁一带滑动面的倾角在60°左右,最陡处达62°,向下逐渐变缓,在剪出口一带滑动面较为平直,为15°左右。滑体物质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的黄土和前寒武系皋兰群变质片岩强风化层组成。按照滑坡体积和滑坡体的地层岩性,该滑坡属小型黄土一基岩滑坡。2.2滑坡成因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有斜坡地形地貌、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

6、质、地质构造;外因主要是水的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该滑坡滑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降雨是该滑坡滑动的主要诱发因素。该地区降雨较多,特别是滑坡前一天晚上的降水量高达11.3mm。(2)滑坡上部山体上树木较多,是重点绿化区,灌水量较大,灌溉水和管道渗漏水渗入坡体,对本次滑坡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引发作用。(3)山坡地形高陡,山体高140m左右,平均坡度35。左右,上缓下陡;上部坡度约45°,下部60°〜70。,局部呈直立或倒坡,总体上坡型呈凸型,是滑坡发育的有利地形条件。2.滑坡治理工程设计2.1治理方

7、案滑坡治理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作为主体支挡工程,并辅以削方减重、地表排水和护坡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达到稳定滑坡,保证某大道畅通的目的。2.2治理工程措施3.2.1预应力锚索框架工程3.2.1.1滑坡推力滑坡推力计算的有关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本滑坡的岩土体组成,并参考了当地有关黄土抗剪强度经验值,再以该滑坡处于活动状态的实际情况运用参数反分析法综合确定的,具体计算参数见表lo本滑坡1-1典型剖面在整个滑坡体中最具代表性(图1),因此,以该剖面作为计算原型进行滑坡的推力计算,计算示

8、意图见图1。根据表1参数并利用规范中的公式计算,结果为:天然条件下滑坡剩余下滑1168.88kN/m,地震条件下为1053.74kN/m03.2.1.2工程措施在滑坡剪口以上第一级边坡采用KJ1型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总长108m,单片框架长6m,共18片。每片框架上设6孔锚索,分下、中、上3排,长度分别为15,17,21m,锚固段长度为10m,锚索水平间距3m,孔径?4b130mm,倾角20°,锚筋采用64?15.24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制作,单孔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