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

ID:32956890

大小:69.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8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_第1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_第2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_第3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_第4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行为误区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教师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调控学生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日常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手教师的课堂话语存在不少误区。下面拟结合阅读教学典型实例作具体分析(文中所用语料,均转写自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观察记录或录音)。一、教师话语量太多师生话语量指教师课堂话语和学生话语的多少。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发言的机会多少和双方话语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会话中的参与率,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下面是一堂阅读课中教师与学生话语在会话总量中的

2、时间分配比例:(其他活动指既不需要教师讲话,也不需要学生讲话的活动,如书写,朗读,默读,沉默等。)从统计结果看,教师自己说话的时间明显多于学生。从整节课来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严重不足,体现出教师话语霸权主义思想。下面以两处案例予以说明:例1:导入:师:今天我们学高祖还乡。这是一首元曲。元曲有何特点?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

3、曲”是和“剧II”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例2:师:这篇套曲构思的新奇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幽默有趣,描摹生动风趣,如“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师:还有吗?(生无人举手)师:除了有趣之外,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处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视角新颖。由乡民这一观察认识角度叙述就可以了。作者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

4、对象。这一视角给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和讽刺效果。假如由作者直接叙述,那么“飞虎旗”怎么能说成"狗生双翅”呢?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露出来。使读者明白,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原本不过是个村夫酒徒和流氓无赖。(投影:构思新奇:视角乡民大胆想象)例1导入环节中的大量教师“独白式”话语显示教师竭力要把预先设定的讲稿完整陈述,但枯燥而冗长的话语显然既没能使学生消

5、化,也不能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显示出教师强调知识讲述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经课后访谈求证,教师之所以自己讲述,是因为她认为散曲知识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准确系统地告知学生。而例2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无人主动发言的情况下,理应及时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但教师却采取了自己大量独白讲述的话语策略,教师认为这样更节省时间,效率更高。Pica和Long(1986)曾提出:如果教师话语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就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发来的大量信息,那他们输出语言的机会就会减少,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l]Swain(1985)[2]也指出,虽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学习者除了尽可能多

6、地接受可理解的输入外,还必须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才能达到对目的语的准确和流利的运用。教师话语越多,留给学生的课堂时间就越少。所以,教师应更多地创造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机会,适当地平衡教师与学生课堂话语量,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这样的阅读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二、提问话语不当有研究者们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把问题分知识(回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知识(回忆)性问题指的是为了新旧知识联系,或使学生熟悉阅读的文本内容而提的问题,如:“写了什么?有哪些?课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原文中人物说了些什么?”。理解性问题指需要学生概括,推理,想像等才能回答的问题。如“这样写有什

7、么效果?《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爱?”等。从实际需要来看,一节成功的课在不同阶段,为着不同的目的,通常总是知识性提问与封闭理解性提问有机结合起来的。但如果教师的提问话语仅限于知识(回忆)性问题的时候,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例3: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欣赏“春花”的景物描写:师:好,我们看第三段,大家来说说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春天的?生1:春花。师:写了哪些花?生2:桃花,杏花,梨花。师:这些花的样子是怎样的呢?生3:红的象火,粉的象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