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

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

ID:32945901

大小:55.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_第1页
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_第2页
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_第3页
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痈患者的中医治疗于阁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街道电泵社区卫牛服务中心163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在治疗肠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医治疗后肠痈患者的康复率高,44例患者己经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中医治疗肠痈患者在临床山得到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关键词】肠痈患者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67-02肠痈首见于《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

2、死。”《金匮要略》载「'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来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而后医家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来命名,如天枢穴附近作痛的名大肠痈,关元穴附近作痛的名小肠痈;有因出现症状的不同来区分的,如右腿屈而不伸的名缩脚肠痈,绕脐牛疮的名盘肠痈。名称虽多,但病因证治相同。临床上西医学的急性阑尾炎、回肠末端憩室炎、克隆氏病等均属肠痈范畴,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最为常见。木节所讲的肠痈则主要指急性阑尾炎。该病可发牛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肠痈约占外

3、科住院患者的10%〜15%,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肠痈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木院收治肠痈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1.2方法与结果:攻下解毒,行气活血;清热利湿,通里解毒;清热解毒,凉血攻下。结果:经过治疗后,46例患者中已经有44例痊愈出院,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现正留院继续观察治疗。2中医论治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及早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则可以缩短疗程。对于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吋采用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

4、治疗。2.1气滞血瘀2.1.1主要证候腹痛起于上腹或脐周,而后转移至右下腹,恶心欲吐,腕腹胀闷,右下腹部压痛拒按,伴低热、便结、尿黄,舌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细涩。2.1.2证候分析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腑气不通,故恶心欲吐,腕腹胀闷;舌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细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2.1.3治疗方法攻下解毒,行气活血。2丄4常用方剂人黄牡丹皮汤加减。随症加减:般加用木香、青皮、金银花、连翘、红藤等。腹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2.2湿热蕴结2.2.1主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部压痛明显,腹肌紧张,出现反跳痛,或局部扪之可触及肿块。热重于湿者

5、,则腹痛甚,发热明显,口渴尿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湿重于热者,则腹痛不甚,皖腹痞闷,发热不扬,渴不欲饮,便澹不爽,尿少黄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2.2.2证候分析湿阻经络,郁久化热,湿热内蕴故腹痛加剧;热重于湿,则腹痛甚,发热显,口渴尿赤;湿重于热,則胶腹痞闷,发热不扬,渴不欲饮,便澹不爽,尿少黄浊;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相应伴见之象。2.2.3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通里解毒。2.2.4常用方剂人黄牡丹皮汤加减。随症加减:一般去芒硝,加用金银花、蒲公英、川楝子、黄柏、赤芍、佩兰等。2.3毒热内炽231主要证候腹痛剧烈,全

6、腹满便,压痛拒按,腹肌紧张,出现反跳痛,高热面赤,或唇干舌燥,烦渴欲饮,呕恶不食,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甚或神昏请语,烦躁不宇,舌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或弦滑数。2.3.2证候分析毒热已炽,故腹痛剧烈;热耗阴津,故唇干舌燥,烦渴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热扰神明,故神昏请语,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黃燥或黄腻,脉洪数或弦滑数均为毒热内炽之象。2.3.3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攻下。2.3.4常用方剂大黃牡丹皮汤合清热地黃汤加减。随症加减:--般加用蒲公英、金银花、川楝子、延胡索、紫地丁等。若烦渴津伤甚者,加用玄参、天花粉;腹胀其者,加厚朴、木香;小便不

7、利者,加车前子、竹叶;若病情笃重,出现中毒性休克、热深厥深者,还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抢救[2]。3讨论肠痈疾病的预防与调护: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勿嗜食膏粱厚味和辛辣刺激、生冷之品,以免肠道功能受损而诱发本病;起居有常,勿饱食后暴急奔走,寒温失摄,情志郁怒,以免气血失调而诱发本病。肠痈初发和已酿脓者,可根据食欲情况给予清淡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并发腹膜炎者应根据病情;本病复发率很高,为了防止复发,一般主张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后,继续坚持服用中药7〜14天,可明显降低复发率。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嗜食膏粱厚味,或恣食生冷,或急行奔走,跌仆损伤,担

8、负重物,或暴怒忧思,或寒温失调等,均能导致肠胃受损,气血不和,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湿热内生,肠道瘀滞而成。其中由湿热夹瘀所致者,发病较为迅速,由寒湿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