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ID:32945826

大小:57.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吴维(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肺肾清热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茶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分別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对患者症状的的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道红外线检查,观察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

2、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温差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温差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关键词】补肺肾清热饮;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33-02气道高反应性指的是气道对正常情况下不引起或者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刺激物出现的气道收缩反应⑴。这种反应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原因为接触过敏、吸

3、烟以及大气污染等,主要表现为气体流速受限、气道阻力增加、管腔变窄、管腔分泌物增加以及气道平滑肌过度收缩等⑵。木研究主要采用补肺肾清热饮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结合红外热像剖视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寻找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

4、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2.5±17.4)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43.5±1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排除标准:不愿意配合者;近三个月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患者准入标准:无肾、肝、肺、心等脏器功能不全者;上呼吸道热态图异常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1.2方法对照组

5、患者口服茶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每次服用剂量为100mg,每天服用两次。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肺肾清热饮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芦根、知母、麦冬、黄苓、山茱萸肉、肉就蓉、党参、黄罠各如果患者咳嗽痰多,则加全瓜篓15g,杏仁10》如果患者明显喘憋,则需加淫羊蕾与补骨脂各10》患者每天服用一剂,采用水煎的方式分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二十八天。1.3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3]。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症候积分较少百分之九十

6、五以上;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基本消失,症候积分较少百分之七十以上;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有所好转,症候积分较少百分之三十以上;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没有改善,其至更加严重。参照《中医量化诊断》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咯痰以及咳嗽等证候进行积分[4]。疗效二(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o因为患者炎症部位的血流量增加,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外线图像采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周围正常组织温差和呼吸道黏膜异常区域的变化进行对比分

7、析。温差二热图异常部位平均温度■同等面积正常气道组织平均温度。1.4统计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χ2检验。P>0.05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18例(36%),显效17例(34%),有效13例(26%),无效仅2例(4%)。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13例(26%),显效14例(28%),有效16例(32%),无效7例(14

8、%)。通过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痊愈比对照组多5例,无效比对照组少5例。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总有效率对对照组多10%。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χ2=18.67,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02.390.810.620.06对照组502.150.891.350.07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