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44653
大小:5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李保漾(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山西大同037003)【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木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M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腰背部疼痛程度与日常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为(4.12±1.08)分,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93.24±4.93)分,均显著好于对照
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t;0.05)o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显著缓解腰背部疼痛程度,也能够提高其日常牛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综合护理;疼痛;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292-02骨质疏松疾病特征包括骨量减少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发病患者在骨脆性升高后极易诱发骨折等情况⑴。该疾病主要以高龄老年人为主,其中大部分患者均会存在严重的腰背疼痛等症状,为良好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症状与牛活能力,木研究针对部分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1.资料
3、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骨密度仪对挠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检测确诊,诊断标准为挠骨t值≤-2.5SDo患者临床表现为腰酸背痛、肌肉痉挛酸痛、乏力等。排除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和腰背部器质性病变患者,排除30d内服用过镇痛药物患者,经确诊病情后指导患者及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47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3±3.1)岁;观察组中男8例,女4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6・8±3.7)岁。比较两组
4、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伦麟酸盐和钙尔奇D片,同吋进行密盖息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配合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体征检测、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2.1生活指导具体强调舒适环境和科学饮食对缓解疼痛和改善疾病症状的重要性。①饮食上,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养成均衡营养、科学饮食的习惯,少吃多盐或过甜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豆制品、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平衡营养素的充足摄入才能利于身体恢复和健康发展。②环境上,主要是营造安静、
5、整洁、温湿度适宜的休息环境,避免喧闹,确保虑者拥有充足睡眠;同吋在病房区设置人性化扶栏,强化患者防跌倒意识,叮嘱患者相关陪护人员协同患者站立或运动。1.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体质较弱且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长期反复的受到病情折磨后,容易产生恐惧、烦躁、忧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家属对疾病认知不足,难以体会患者痛苦,容易忽视老年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耽误及时救护吋机,平日更是忙于生活琐事,缺乏对患者的关心和照料,极易使老年患者感到消沉和孤单,导致患者对治护措施依从性降低,其至放弃就医诊治。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和出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反复强调该疾病的病因、预后情况和防治措施等相关
6、知识,增强对疾病认知程度以提高护理依从性;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沟通,及吋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建议家属增加陪护频率,利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乐观配合护理治疗。1.2.3肢体锻炼患者疼痛严重吋期,护理人员应主张患者以卧床静养为主。待疼痛减轻后,康复训练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方案,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共同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应鼓励患者坚持进行户外慢走、散步运动,采取俯卧位做直颈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以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腰背肌功能,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1.3观察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采取护理
7、措施三个月后的疼痛程度,同吋应用ADL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生体机能逐渐衰弱,身体耐受程度低,若生活中不良习惯无法纠正,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