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

ID:32940254

大小:58.2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_第1页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_第2页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_第3页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_第4页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可见,新课程体系下的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采取客观、积极地态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个性发展,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以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质疑、讨

2、论、练习、评价等,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有生命力的课堂。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朝气蓬勃,极富生命力的学科,能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他能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迎接未来那些令人振奋的挑战。”所以,我在上数学课时以课本例题为切入点,不仅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通过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的深入审视,将原问题引申为能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学习并能激发其数学创新思维的活动。有时恰到好处地适当改变课本某些问题,使原来封闭的问题变为探究题,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觉地、主动地直

3、接参与思维的全过程,变“维持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例如:八年级下册“相似图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已知:在RtAABC中,CD是斜高。求证:AACD<^ACBD^AABC。这是一道条件和结论明确的题目。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加以简单证明。”变为结论探究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了一种又一种的结论。比如:由三角形相似得到比例关系,及由比例关系得到等积式。这里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结论改变,就使一道单一题变为内容丰富的探讨题。在学生轻松地、兴奋地解决以上问题后,教师再引导进一步讨论:上面得出的结论可

4、以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可以证明勾股定理:也通过面积法,求出斜高等。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如果把条件与部分结论互换,命题仍然成立吗?由4人小组讨论,自编题目,学生又提出了多种互换的后的情况。如:①已知:Z1=ZB,Z2=ZA,求证:CD丄AB(成立)。②已知:AC2=AD・AB,求证:CD丄AB,CD2=AD・BD(成立)。③已知:CD丄AB,求证:Z1=ZB,(成立,可以;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等等,还有很多情况,这里不再一一例举。针对这些题目与探究,教师再进行点评,指出其本,并把一些结论留做课后讨论,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

5、从而达到了探究性学习与做一道题而通一类的目的。改变例题和习题的方法很多,可以是隐去结论(结论探究),也可以是条件与结论互换(条件探究),也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推理探究),联想、类比(综合探究)等等手段,使原来相对封闭的题型更具活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更有发挥的空间,让教与学更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2设计探究性习题课,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进一种疲劳、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几节这样的

6、探究课,将会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美感。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一一溶剂溶质问题这节课时,打破了原来的常规的问题,而把它设计为问题:“现有含盐4%的盐水600g,含盐12%的盐水500kg,另有足够多的盐和水,要配制成含盐10%的盐水600kgo①试设计多种配置方案;②比较哪种方案较实用合理。教师提出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学生根据经验很快就出现了多种方案,然后由教师收集分类,主要归纳为:方案1:取盐和水直接配置(应用质量分数公式);方案2:取含盐12%的盐水若干,再加水(稀释问题);方案3:取含盐4%盐水再加盐若干(加浓问题)

7、。学生由此得出:解决同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并且点明本节课的意义,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再根据实际意义,选出最佳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者提出表扬。课后同学们的评价是:"有新鲜感,生动有趣,开拓了思路。'‘由此可见,这样的探究性习题课,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种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3配置相应的探究性习题和作业,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现在,教科书和作业中的习题,主要是传统封闭题,它的已知条件和结论都是确定的。这种方式使得运用知识的思维极具单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