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

ID:32934215

大小:60.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7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_第1页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_第2页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_第3页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_第4页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贵州黔剧源流、发展和现状【摘要】黔剧是在贵州扬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历了从打洋琴、贵州弹词、文琴戏、黔剧的一系列历史变迁。从原来没有装扮的自弹自演到有装扮有角色的乐队伴奏的舞台表演,是从曲艺艺术形式向戏曲艺术形式的过度和转型。本文重点阐述黔剧的发展演变,及对黔剧发展的思考。【关键词】黔剧;源流;发展;现状黔剧是贵州省的地方剧种之一,由民间说唱一一贵州扬琴演变而新兴地方剧种,正式诞生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20世纪60年代被正式命名。它流行于贵州大部分的汉族城镇地区,其唱腔继承和发展了文琴说唱艺术、表演是在当地民族的民间

2、表演艺术基础上、并借鉴昆剧、京剧等戏曲精华逐渐形成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已逐渐形成具有贵州地方特点与民族特色的剧种。一、黔剧的源流黔剧是在贵州扬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贵州扬琴,亦称贵州弹词或贵州文琴,是一种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辅以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箫、笛、节鼓、打板、葫芦胡(亦称“瓮胡”)、碰铃等,分角色坐唱的民间艺术形式。据考扬琴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在贵州流行,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王石青、蒋发三、丁小瑞在贵阳建立'‘三友社”,公开演唱扬琴。随后,黔西的“文音俱乐社”、织金的“庭院乐府”、安顺的“相悦茶社”、

3、毕节的“同乡娱乐会”等演唱贵州扬琴的组织、班社相继出现。三十年代续修的安顺府志的访册中,《民间音乐》部分有如下记载:“洋琴,玩扬琴者并非限于洋琴一物,每组共有七、八人,除洋琴外上备有月琴、二胡、琵琶以及萧、笛、竽、鼓、引磬、檀板等乐器,遇人有喜庆事,辄约同侪前往贺之,不去酬劳,受之者则飨以筵宴,名曰"打洋琴,”o仅此记载,贵州洋琴源于何方众说纷纭,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由外地流入贵州,在吸收贵州本土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二、黔剧的演变与发展黔剧经历了打洋琴、贵州弹词、文琴戏、黔剧的一系列演变。从原来没有装扮的自弹自唱坐着表演到有演

4、员装扮并有乐队伴奏的舞台表演,是从单纯的说唱形式向戏曲艺术的过度和转型。(一)“打洋琴”时期。有关贵州洋琴源流和沿革,有稽可考的文史资料不多,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三十年代续修的安顺府志的访册中,《民间音乐》部分有如下记载:“洋琴,玩扬琴者并非限于洋琴一物,每组共有七、八人,除洋琴外上备有月琴、二胡、琵琶以及萧、笛、竽、鼓、引磬、檀板等乐器,遇人有喜庆事,辄约同侪前往贺之,不去酬劳,受之者则飨以筵宴,名曰'打洋琴,”O贵州弹词本中有记载和在传统剧目中用过的小调,有三十余曲,大部分由江浙民歌发展起来的民间小调少部分属于明清的俗曲

5、,这些小调大部分在扬州清曲和受扬州清曲影响的二十余个剧种和曲种中找到类似的曲调,由此可见,黔剧的主要唱腔以及大部分小调,均源于江浙。(二)贵州弹词时期。贵州弹词发展到光绪年间,进入到鼎盛时期,它在贵州的十七个县和三个市的大部分城镇流传不仅出现了大量的贵州弹词本和一些享有盛誉的演唱者,在音乐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和丰富,(二簧〕〔二流)这两个唱腔就是在这个时候融入贵州的,使它拥有〔二版〕〔清板〕(三板)〔扬调〕(苦禀〕〔二簧)〔二流)七个唱腔。原为文人墨客的“家玩”曲艺贵州洋琴,也逐渐融入市井街坊之中传唱,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6、,而后又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享受艺术,因此贵州扬琴由由盛入衰。尽管如此,“玩家"仍在活动,同时还出现了地区间艺人的艺术交流,贵州扬琴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顽强的继续前进。(三)贵州文琴时期。解放后,贵州洋琴又重新蓬勃的发展起来,1950年大定县(今大方县)用贵州贵州洋琴的曲调改变的《穷人恨》一剧与之前的自弹自唱的演出形式有了极大的不同,演员都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外表的塑造,有了乐队的伴奏,是一出地方小戏,而不是茶馆里的弹词了,可以说已经是戏曲的雏形。加快了贵州扬琴向舞台艺术发展的步伐。1952年黔

7、西县街道业余扬琴组受京剧,川剧艺术的启迪,产生了要将贵州扬琴搬上舞台演出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终于将《搬窑》、《百日缘》这两个凝聚了黔西县街道业余扬琴组所有成员智慧与心血的剧目搬上舞台。一经演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好评,1953年他们又为解放军慰问团演出,受到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鼓舞他们把贵州扬琴打造成地方戏曲,从曲艺形式发展成为戏曲形式,这是艺术形式的变革,这种戏曲形式被成为文琴戏。这个名称据说是因为当时的老艺人认为洋气有崇洋媚外之嫌,故易名为文琴。正与其清淡典雅的唱腔风格相统一,所排剧目成为文琴戏。(四)黔剧的形成与诞生时

8、期。1959年以前是没有黔剧这个剧种的,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借鉴到融合,从生涩到成熟的的过程,当然黔剧艺术也不例外,黔西县业余文琴剧团成立,它多次深入毕节地区的农村进行巡演,其中一年竟达四百余场,它不仅积累了不少的传统和现代曲目,还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收益,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